现代农业
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
我市是农业大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基础在农村,关键在农民。新的历史时期,做好三农工作,必须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固本强基。“加快让农业强起来”是今年我市重点工作之一。
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园建设,建设完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个” 。
许多代表委员都对这一课题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并在今年市“两会”上积极建言献策。
加大农业科技支撑和基础设施建设
民盟市委在提案中建议: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以节水灌溉工程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尽快建立完善配套、覆盖城乡的全市农田灌溉监测系统;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要积极支持农机大户、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大中型农机具,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市气象灾害预警防御中心等气象设施建设,提升气象公共服务和防灾减灾能力,抓紧建设冀东飞机人工增雨基地等一系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还建议要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快农业关键技术攻关,开发、集成和示范,重点研究开发、引进消化吸收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生物农药、农用生物制剂、基因工程疫苗等技术,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中成药防治药剂,推进以生物防治为中心的植保与防疫革命。要以水资源支撑能力为底线,以降低用工成本为目标,把技术发展和作物种植结合起来,大力推广简化节本的种植技术。
生态农业推广和现代农业示范园
民建市委建议:加大生态农业推广,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等节约型农业生产,推广保护性耕作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结合沼气池和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加快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大力推广“养殖—沼气—种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集约化、集约发展标准化。要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培育农业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以农林牧渔资源、乡村田园资源、农村风景资源、农村民俗文化资源和乡村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积极谋划观光休闲项目,将农家乐观光、绿色农业、休闲农业等融入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资源资本化。以城市生态园林、特色农庄为龙头,大力发展都市观光农业。
培养高素质农民强化技能培训
民革市委建议:加强新型农民的全方位产业化技能培训,要以提高新型农民的种、养、加和产业化管理技能为重点,以阳光工程、百万农民大培训、新型农民培训等形式为载体,以培育适应市场经济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要求,有文化、有专业技能、会管理的遵纪守法的农业产业化带头人为目标,面向新型农民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业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指导、技术服务等活动,努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管理和素质。
同时,拓展新型农民培训途径。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人施教,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包括选派有发展前途的新型农民到农业大学、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培训,对有一定文化程度的青年农民重点开展技术含量高、前景好、市场需求好发展现代化设施农业培训,对有创业愿望和相应条件的人员组织开展专业培训,鼓励园区、企业举办以突出本地特色农业为主的定向委托培训班等。
(记者 韩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