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信息网
唐山
您的位置:唐山信息网 > 唐山新闻资讯 > 唐山
民生之春,走近我们(图)
发布时间:2014/2/14 11:31:43 | 人感兴趣

民生之春,走近我们

 
村民中心里欢声笑语。 记者 闫军 摄

  专稿 (记者 回佳佳)“两会”召开,社会各界的关注度在不断升温。它不仅是关乎唐山的未来发展,也和每一位普通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从大会报告,到代表委员审议讨论;从媒体报道,到市民议论,民生——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

  温暖民心的幸福乐章

  回顾过去的一年,在财税增收难度持续加大的情况下,市财政安排民生支出64.5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3.2%都用于民生建设,年初确定为群众办的十件实事全面完成。就业、城乡安居工程、社会保障、教育事业、医疗卫生、文化惠民等方面一路“步步高”。

  城镇新增就业10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2%。提高城乡低保标准、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生活补助标准,启动实施了新农合大病保险。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1.6万套、竣工4.2万套。改建和增设农村幼儿园269所,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覆盖率达到100%,新工人医院、新妇幼医院建设进展顺利。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文化广场、新科技馆全面开工。信访、综治、维稳工作扎实有效,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不断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审计、统计、体育、老龄、气象、档案、人防、防震减灾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细览报告内容,与会代表、委员纷纷认为,这一项项务实的举措,一个个跳跃的数字,是一册温暖人心的民生账本,从账本的字里行间,能深深地感受到,唐山书写出了一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民生落地,幸福的笑容才会在脸上绽放!2013年对于市民范大妈来说是幸福的一年,她家每个月又多了400元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特别扶助金。范大妈笑着说,关怀救助计划生育特殊困难群体是去年市委、市政府为我们百姓做的好事,因为家里不富裕,每月多出的这400元让家里的日子好过了许多。

  中国古语云:“为政之道,以厚民生为本,治国之道,必先富民”。人大代表毕开艾认为,做好社会保障工作要在三方面求实效:一是在就业创业上求实效,为劳动者创造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二是在社保体系建设上求实效,完善保障制度,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三是在人才工作上求实效,调整人才结构,创新政策体系,优化公共服务。社会保障越来越完善,百姓的日子才会越来越幸福。

  2013年唐山交出的“民生答卷”如此温暖,2014年的“民生画卷”如何绘就?

  细心的人们也许会发现,今年的两会与以往略有不同:没有彩旗招展、没有拱门相迎、没有鲜花簇拥,今年的会场“素面朝天”。不仅如此,会议餐桌上的饭菜也明显“瘦身”不少,并取消了酒水、土特产品、纪念品赞助。与之对应的是,今年,唐山将大幅增加民生领域支出,公共财政涉及民生支出比重达7成以上。

  民生“升级”让幸福“升级”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今年“两会报告”突出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加快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更为绚丽的民生图景: 2014年市财政安排民生和社会事业资金73.1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7.1%,重点围绕就业、安居、养老、健康、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实施一批民生项目,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就业社保方面,统筹推进各类群体就业,年内城镇新增就业9万人以上;全力推进社保扩面提标,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立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和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补贴制度。教育方面,加快推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名校、名师、名校长工程,抓好新开滦一中等重点项目建设,优化整合高等教育资源,科学布局初中、高中教育,努力打造教育强市。医疗卫生方面,深入开展“树名医、建名科、创名院”活动,推行全市医疗机构“一卡通”,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年内新工人医院、新妇幼医院正式投入使用。文化方面,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新科技馆和文化广场主体完工;培育壮大文化龙头企业,抓好唐山陶瓷文化创意中心等20个重点文化项目建设;鼓励各类资本进入文化领域、投资文化产业;深化文化单位体制机制改革,增强内在发展活力。体育方面,启动新奥体中心建设,城区新建3条健身步道、安装150套健身路径,所有行政村配齐体育健身设施。

  走进新的一年,这幅更加美好的民生图景正在我们面前铺陈。开启新征程,代表、委员们认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人民更幸福,加大民生投入正为此作出了精彩的注脚。人大代表赵山表示,报告体现了民大民先思维,充分体现了我市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政协委员韦远东说,“在财税增收难度持续加大的情况下,今年市财政安排民生和社会事业资金73.1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7.1%,充分体现了市政府关注民生,重视民生。”

  百姓有所呼,政府有所应。细览政府工作报告,从回顾过去一年的经验总结,到展望新一年重要任务,无不回应着人民追求幸福的愿望。市民刘先生说,“报告体现了政府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只要政府工作一心为民,我们的日子就一定会越过越好!”

  “十件实事”描绘具体幸福蓝图

  每个人心里都有梦想。对于百姓来说,这些梦想往往可感可触:稳定的工作、满意的收入、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围绕这些,我市今年确定了十件实事工程,使广大群众对幸福的感受更加直观更加具体。

  ——着力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工程,完成钢铁等五个行业128家企业的659个治理项目,新建加气站80座、年内建成60座,淘汰“黄标车”2.4万辆,购置环保公交车565辆,推广秸秆成型燃料炉具2万户并配套压块设备,切实减少农村空气污染。

  ——实施水源地保护和水质提升工程,让唐山市民喝上放心水、优质水;继续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400个村、3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年底前开通铁路唐山站至北京站的客运专线,实现1小时直达进京。

  ——投资53.7亿元,启动城市二环路、唐古路和唐古快速路建设,解决客货车混行、交通拥堵、秩序混乱的问题;投资1.6亿元,新建改造农村公路400公里,以方便农村群众出行。

  ——财政投入资金,市中心区年内竣工保障性住房1000套、5.5万平方米,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

  ——投资1.3亿元,启动建设唐山就业大厦,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建成40个标准化乡镇(街道)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所,为群众提供集中便捷的就业、医保、社保等公共服务。

  ——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城市由每人每月450元提高到470元,农村由每人每年2900元提高到3150元。

  ——投资3.3亿元,改造农村旱厕37万座,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改建、增设农村幼儿园120所,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水平。

  ——投资2.4亿元,建设1个放心食品“中央大厨房”、10个物流分拨中心、20个配送中心、500个配送门店,为群众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难的问题。

  从治理大气污染、保障饮水安全到公共交通、教育文体、便民服务几乎涵盖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方面都体现了政府处处为百姓所想的理念。纵观历年报告,也正是一轮轮的实事工程,推动着我市民生的不断改善和提高。

  人大代表崔敬东说,报告高度关注改善和保障民生工作,作为民政部门,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下一步,除了继续加大对困难家庭的帮扶救助之外,还要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大力发展养老产业,进一步缓解当前养老服务供需矛盾。

  人大代表杨荣博说,结合报告,作为交通部门,今年将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县域经济发展支撑通道,建设沿海区域辐射通道,不断完善路网,滨海公路东段、唐曹公路年底通车。遵曹公路开工,迁曹高速曹妃甸段力争3月底前开工。建设唐山对外联络通道,做好唐廊高速开工,西外环高速加宽等工作,增强区域发展的承载能力。

  “天下顺治在于民富,天下和静在于民乐。”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着民力。随着2014年民生工程的全面展开,各项工程已发芽开花,唐山民生的又一个春天,已悄然来到。

网站备案:冀ICP备18033322号-4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友情连接 | 留言反馈 | 人才招募 | 网站地图 | 唐山热门关键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26 www.china031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山信息网 隐私政策 服务协议 技术:唐山网站建设 冀公网安备13024002000481号
Published at 2025/11/24 3:19:56, Powered By WRMPS v6.5.0(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