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支付方便快捷 潜在风险不容小觑
(刘天玥) 如今,用手机交话费、水电费、银行转账、买彩票、网上购物等都已不是问题,但不法分子利用手机支付功能进行犯罪的案例也多了起来,移动支付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隐藏着风险。安全专家提醒,市民使用移动支付方式付费时应格外谨慎并要注意妥善保管手机以及个人信息。
安装几个支付端
手机支付很便捷
张先生是个网购控,可他最近新租住的房屋里没有装宽带,无法上网。“幸亏手机能上网,也能支付,真是帮了大忙。”张先生说,他的手机里面不但安装了支付宝钱包、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企业的移动客户端,还有多家银行的APP应用。
从事金融行业的林女士说,现在只要把银行卡绑定在手机支付端上,走到哪里都能办业务,而不必到银行排长队或坐在电脑前盯着屏幕了。
轻信支付链接
被骗走千余元
“现在很多不法分子利用手机支付功能进行盗窃犯罪,千万不能轻信陌生人发来的支付链接。”大学生小武告诉记者,一次他用手机上网买了件皮夹克,结果付款后没有看到交易记录。他联系对方客服后,对方提供了一个退款链接,他按照提示进入“授权某行账户支付协议签约”界面,并完成了授权。结果,不一会儿他就收到短信提醒,银行卡里的1300余元被转走了。
妥善保管手机
以及个人信息
网络安全专家提醒,随着移动支付方式的逐渐普及,手机的安全显得更为重要。通过电脑网上支付或是通过手机移动支付,都面临木马病毒和钓鱼网站的威胁,平时要特别注意不要在手机上点击陌生链接或接收、安装任何不明应用软件。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及手机校验码等隐私信息,不法分子通常会利用被泄露的隐私信息威胁其账户。虽然目前手机支付都需要依靠短信校验码,但业内人士认为,这种方式很容易被恶意软件截获,安全性堪忧,建议用户设置转账的最高限额。
如果发现手机丢失或信号出现异常,机主应立即挂失并同时解绑与此手机号码关联的网上银行及各种支付软件,对号称卖家或电商发来的二维码和链接不要轻易扫描和点击,以免误装木马或误入钓鱼网站;遇到“退款身份验证”“卡单”“掉单”等说法时也要格外注意,这些都是不法分子常用的诈骗术语;可将日常使用的银行账户与网银账户分开,及时根据网购需要,在网银账户存入相应金额,这个方法较为保守,也最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