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起马蹄疾—路南区驶入全面城市化快车道
专稿(王红梅 范燕晶)2014,甲午开局。路南区趁天时,凭地利,倚人和,在坚定不移加速实现全面城市化奋斗目标的征程中,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浪潮:
河北省第一家具有保税功能的物流园区——唐山路南现代物流产业聚集区,其发展规划获河北省发改委批复;原丰南稻地镇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下,正式划归路南区托管。路南区域实际管辖面积随之扩容74.4%,人口增加11.9%;唐山市提出打造以南湖为城市中心、以曹妃甸生态城为次中心的双核城市发展格局,作为“双核驱动”中的战略前沿和骨干支撑,路南区重任在肩;渐行渐近的2016世园盛会,必将带动核心会址路南区整个城市功能的全方位飞跃……
一年之计在于春。路南区正凝心聚力,蹄疾步稳,满怀着中国梦,为实现全面城市化奋斗目标而劈波斩浪。
机遇——实现全面城市化的驱动力
2013年岁末,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下,原丰南区稻地镇正式划归路南区托管。74.4%的管辖面积扩容,11.9%的人口数量增加,使路南区前景无限,可能无限。
这是千载机遇,更是无言挑战。
一方面,路南区发展的空间更广了,腾挪的余地更大了,可调配的资源更多了,更有利于形成以南湖为城市中心、以曹妃甸生态城为次中心的双核城市发展格局,不断拉近两个中心的实际距离,实现互为发展、一体发展。另一方面,如何科学统筹资源配置、理顺管理体制、加快全面城市化进程,成为路南决策者的巨大挑战。
2014年1月17日,区委书记徐昌盛在路南区九届五次全会上提出:“在城市中心向东南方向战略转移的历史进程中,路南区要在服务唐山、服务大局中强化主导作用,通过全面实现城市化的生动实践,成为全市决策实施的第一践行者和核心资源的第一受益人。”
全面实现城市化,成为路南区不变的坚守和矢志不移的追求。而一个个宝贵历史机遇的展现,更令路南人信心百倍,振奋不已——
战略上,中央和省、市把加快推进城镇化作为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潜力,作为促进产业转型的重要抓手,这与路南全面城市化主线合拍共振。
着眼本市发展格局,唐山以市中心区和唐山湾生态城次中心区为“双核”的城市发展新格局逐渐形成,路南作为“双核驱动”中的战略前沿和骨干支撑,将更加有效承接全市战略资源转移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辐射作用。
发展规划已获河北省发改委批复的全省第一家具有保税功能的物流园区——路南现代物流产业聚集区,其投入使用后将成为连接环首都经济圈与沿海隆起带物流中枢、渤海湾物流总部基地、现代城市商贸物流转型升级示范区。
此外,2016年世园会恰逢其时。一轮速度快、规模大、标准高的建设高潮,随着核心会址及周边区域的全面治理和深度开发,随着唐曹连接线的全面贯通,唐山及南湖的品牌效应将不断放大,必将为路南做大做强“三大中心”注入强劲动力,也将对路南巩固主城区地位、提升主城区形象产生持久影响。路南,正迎来全面实现城市化发展的加速期、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任务倍增期和集中攻坚期。
发展——以项目建设抢占制高点
三分机遇,七分实干。
没有一股子干劲儿,不甩开膀子、脚踏实地求发展,怎么能把全面实现城市化的蓝图化为现实、把各项工作推向前进?
我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显示,一个地区的进步与城市化,是需要通过改革发展去实现的,而项目建设是加快发展的动力所在,更是撬动经济升级的强力杠杆。只有利用好项目建设这个重要载体,科学统筹地规划发展,城市化的愿景才能及早变为现实。
发展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立足中心城区,在提升区域竞争力、创造力、承载力三方面下足功夫,加速产业聚集,突出结构调整,加快改革创新,整合战略资源,逐步推动城市功能向服务型、生态型、产业型、文化型转变,以扩大城区带动辐射能力和资源、要素集聚涵养能力。
2013年岁末,总投资2.5亿元,建筑面积10.1万平方米的银泰城盛装开业,其打造的多元化、一站式购物平台激发了广大市民的购物和体验热情;
2014年初,第一家投、融资机构——中联硅谷(北京)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分支机构顺利入驻路南财经大厦。自此,路南区已成功依托楼宇资源引入都邦财产保险、天安保险等57家成长性较强的金融保险、电子商务及文化娱乐企业;
新加坡仁恒湖滨城引入“邻里中心”社区服务理念,将特色社区、特色商贸城与主题世园展馆融为一体,引领了项目建设与城市景观、产业相融合的新风尚;
文化创意产业自营能力不断提升,万达广场、世博广场、南湖美食广场等品牌效应和规模效益不断放大……
路南区项目建设正遍地红火。
在2013年全年850多亿元的计划总投资中,15个项目投入使用,37个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建设已成为撬动路南经济升级的强力杠杆。
而同时,友谊路拓宽、南新道拓宽以及环城水系改造三大市政工程的完美收官,在改善了周边环境的基础上,更极大提升了路南区基础设施的承载力,并迅速吸引了近百倍的社会资本投入。
此外,南新道装饰材料市场、果品批发市场等近乎大排档形式的低端市场,开始逐渐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华联国花园、仁恒湖滨城、澳门恒和五星级酒店等一批大型商贸综合体的开工建设,这些项目为路南带来固定资产投入的同时,也为这个曾经的老旧城区带来了浓郁的国际化大都市气息。
提升——以世园会引领城市化“加速度”
日历翻到2014年2月7日——马年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
在路南区项目一线现场,区委书记徐昌盛正眉头紧蹙,组织召开书记现场办公会,对世园会涉及的复兴路和唐柏路沿线10个重点区域进行调研,科学分析各片区工作基础和推进难易度,尤其对征收搬迁、环境综合整治以及建设工地尽早复工等任务进行安排部署。
毋庸置疑,路南区境内存在的大量城中村、危旧房区是环境整治中的“硬骨头”。而如何规避风险、改造环境、提升产业、扩大全民就业是需要面对的长期考验。既要按时完成各项征收搬迁攻坚任务,又要有效破解资金、地质、规划等方面的现实制约;既要保持一定的发展总量和速度,又要兼顾安全、稳定、民生等多方利益。特别是随着城市中心向东南拓展,规划编制、建设、管理和基础设施配套等,是摆在路南区面前的一系列难题。
“发展的道路上遇到困难很正常,关键是不能被困难压倒!要统筹安排,个个击破,我相信,办法总比难题多!”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卫国信心十足。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路南区决策者们迅速达成共识:要不遗余力抓好世园会周边环境整治及产业提升,确保复兴路-唐柏路等重点道路拓宽改造在2014年5月1日前具备施工条件,确保核心及周边区域重点项目顺利建成,确保待改造开发区域面貌实现整治提升。在当好世园会东道主的同时,着力实现自身跨越发展,形成促进社会管理与城市化进程的良性互动。
这是负重攀爬,这是越障排险,这是路南服务大局的历史使命,更是充分释放后世园效应的战略抉择。
方向指明,路南区上下迅速行动:
——持续扩大开放力度,明确招商投资主导方向。
——深化以产兴城、产城互动的战略。
——不断拓展、提升中心城区的综合承载能力。
——部署为期半年的“迎世园”环境整治攻坚行动,使东南部环境和秩序得到持续优化。
坚持走以城市产业引领城市化之路,是路南区全面实现城市化的主导之路,这是对区情区力以及城市化发展要求深入研究和把握之后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