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多孩子出红疹,医生开了4分钱处方——4片扑尔敏,孩子服药后不到半小时病就好了。当事医生秦瑞娟说,“这个处方对我们来说太平常了,每次给人看病,我想的是尽可能让大家花最少的钱把病治好。”(2月13日新华网)
以往给孩子看病,少则几十元,多则成百上千元,哪怕一个感冒也要小病大治。而这个“4分钱处方”,真乃一剂“良心处方”!不是因为花多少钱,而是“小处方”也能治好病,不为铜臭熏倒,又为病人负责,这才是医者仁心。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当下,这种“小处方”像一阵清风沁人心脾,如一股清流滋润心田,难怪会受到网友的颂扬和追捧
目前,虽然公立医院改革正在推进,但由于财政投入不足、医院考核机制等原因,医院的“逐利冲动”并未得到根本遏制。一些医生在检查越多、开药越多、收入越多的刺激下,不得不开大处方和“天价药”,搞过度检查和治疗,让患者苦不堪言。因此,公众颂扬每个“小处方”医生,都是对医疗机构看病难、看病贵的无奈控诉,都是对更多“小处方”医生的热切呼唤。
对卫生部门而言,应重视这种呼唤,打造更多“小处方”医生成长的制度土壤。要加大财政投入,打击医院过度趋利化的运营状态,使之少些过度检查和过度治疗。只有“小处方”从个例变成惯例、成为常态,患者的经济负担才能真正减轻,才能破解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推进医疗体制改革。
我相信,“4分钱处方”不再只是偶尔带给我们的惊喜。用最简单的检查确诊,用最少的钱治好病人,这应该是每个医生一生的追求。这也是着4分钱处方的特殊价值所在。
(枫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