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转作风兴锐气—看海港开发区如何问需于民除弊兴区
编者按:
在我市前一阶段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前预热升温工作中,各地各部门扎实开展了万名干部接地气、调查问卷全覆盖、党员干部做承诺“三项活动”,成效显著,为做好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奠定了基础。本报今日刊发海港开发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践行群众工作法,通过“问需于民”大调研和攻坚行动解决长期以来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问题的经验做法,以期对我市各地各部门扎实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所启发和借鉴。
专稿(肖雅心 陈江杜 庆君) 2013年11月下旬以来,海港开发区火热开展了“问需于民”大调研活动,继而强势发起了改变港区面貌的六大攻坚行动,发动全区干群接地气,转风气,兴锐气,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大刀阔斧地解决长期以来制约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唱响了加快港城发展的新篇章。
这是该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市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加快建设“沿海强区,美丽港城”的战略之举。
接地气向群众要“妙计”
2013年11月中旬,省、市理顺了乐亭新区和唐港区的管理体制,市委、市政府将该区管辖面积由38.5平方公里扩大到432平方公里,使唐港区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重大机遇面前,如何谋求更大发展、增强内在发展动力,唐港区新一届决策者该从何着手,迅速凝聚起发展的力量,描绘开发区新的发展宏图?
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1993年建区,是河北最早创办的省级开发区之一。开发建设京唐港,是当时唐山市以港兴市的龙头工程、河北省一号工程,承担着唐山生产力布局向沿海推进的重任,开启了唐山“以蓝色思路改写黑色煤都历史”的新征程。建区20年来,开发区从一片盐碱荒滩上起步,初步建成了一座环境良好、功能完善、极具潜力的滨海小城市,在2013年河北131个省级开发区综合评价排名中位居第3位。然而近两年,由于体制不顺等原因,唐港区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广大干部群众的情绪日渐低落,对未来发展感到迷茫,全区上下人心浮动,甚至惶惶不安。如何提振信心,凝心聚力,加快发展已成为该区当务之急的首要任务。
“众人拾柴火焰高。人民群众最了解实际情况,最善于思考,最勇于创造,我们只有通地气,才能有底气。所以,我们决定博采众长‘取真经’,发动广大群众献出推动全区改革发展的锦囊妙计!”刚刚到任6天的唐港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国栋如是说。
一石激起千层浪。“问需于民”动员会后,全区各部门、各单位把开展好大调研活动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来抓,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工委、管委会领导带头调研,通过多种形式了解不同层面的需求、听取群众意见,对照经济、民生发展的“忧喜”开门纳谏听民意。“您对优化发展环境、改善投资环境有什么好的建议?”“您认为我区需要解决哪些方面的民生问题?”……一时间,一份份设有存档编号的问卷发到机关、企业、社区,一张张饱含真情字语的建议从四面八方汇聚。半个月时间里,唐港区各阶层人士广泛参与,打开区兴我荣的思想总阀门,共征集23943条意见建议,梳理汇总成15大方面108条建设性意见。
“取好经”更要“用好经”。为了真正吸纳人民群众贡献的真知灼见,“问需于民”大调研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这些意见和建议认真归纳,逐条整理。统计数据表明,这区民众对全区满意度较低的方面有:发展环境、大气环境、房地产市场管理、物业管理、公共交通、市场供应和农贸市场管理、食品卫生安全、医疗保障等,特别是物业管理和大气环境的满意度均低于60%,分别只有57.81%和36.59%。
百姓所忧正是政府改进工作的突破点,民意不可违,如何把民本至上这个理念落实到一项项具体工作中去呢?
转风气自打板子肃风纪
唐港区领导班子面对群众提出的“辛辣”问题,突出问题不护短,对照镜子找差距。他们认识到,一连串问题存在的根源,关键在于干部队伍的慵懒散。“打铁还要自身硬,若不根治这种慵懒散的精神状态,不仅群众满意度低,谈发展更是犹如空中楼阁!”张国栋多次在会议上强调。
“群众不满意,我们必须改”!
因此,自去年12月起,这区掀起了一场以查纠不正之风、提振干部精神、优化发展环境为内容的正风肃纪、创优环境攻坚行动,围绕4个方面17项重点工作,由区纪工委牵头,制定了具体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各专项工作的整体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措施和时限要求。同时,充分发挥督导部门、宣传部门和纪检监察机构作用,强化纪律保障。
这区以精简会议文件简报为重点,坚决取消一切没有实质内容、没有实际意义的会议、活动和文件。以全面检查“三公”经费使用情况为重点,对公务接待,公务用车配备、办公用房,“小金库”等进行专项治理,清退各部门的借用车辆69辆,清退办公用房3920平方米,其中县级领导干部腾退办公用房615平方米;严格公务接待审批控制,做到非公务活动不接待。严禁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相互宴请,杜绝“同城招待”,全年招待费用同比明显下降;对所有财政开支的人员进行“吃空饷”专项治理,共清理吃空饷人员5人,全部纠正到位。
优化发展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而干部作风在其中最为关键。为解决办事效率低等问题,提升服务效能,这区集中治理直接联系企业的执法监管部门和窗口单位,坚决整治推诿扯皮、“吃拿卡要、工作不落实”等问题。按照“区内手续一日办结,区内问题一日解决”的要求,在全区上下推行“零距离”指导、“零关系”办事、“零利益”服务、“零障碍”落实的办公新模式,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积极开展行政服务中心窗口月评最差、项目业主每季评价职能部门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对审批事项进一步梳理,规范办事流程,简化审批环节。多次开展行政执法专项检查,严格入企检查报批制度,认真受理投诉举报,防止“吃拿卡要报”等以权谋私问题,在全区上下形成了“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
治标,须与治本相结合。只有制定科学有效的制度机制,才能使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弘扬党的优良作风、遵守党的纪律,成为党员干部长期的自觉行动。为此,这区建立完善了党政班子议事规则、重大资金安排使用、外出请示报告等多项规章制度。把公开、透明、阳光运作作为权力行使的基本要求,贯穿到党工委、管委会各项工作之中,真正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
实行项目建设“比选制”。涉及用地指标、优惠政策等方面的项目,用市场的办法对比筛选,挤掉权力寻租空间,规范了权力运行。对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出让、产权交易等热点问题,每周由纪工委、监察局在党政联席会上,逐条逐项通报,全员监督。
实行重大资金安排使用集体决策制。财政、审计、监察、办公室层层把关,各负其责,形成完整的制约链条,防止不合理开支和资金浪费。在工程款拨付等问题上,坚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同比例、同步调拨付,防止优亲厚友。
实行用人选人新机制。用人导向不正,考核方法不科学,好干部用不起来,就会严重挫伤广大干部的发展积极性。针对这一问题,这区按照“德才兼备、四化标准、注重实际、群众公认、五湖四海、一线选人”的原则,健全后备干部管理和干部选任制度,实行民主推荐、班子推荐、素质考试、组织考察、党工委审定、社会公示等环环相扣的工作机制,推行署名推荐人选制度,对认人不准,出现问题的,严肃追究责任,同时制定了包括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办法、科级干部末位淘汰等一系列办法。
随着一项项制度的出台,唐港区“正”出了新形象。全区党政机关会议文件少了,公务消费少了,公车私用少了,迟到早退少了;勤俭节约多了,服务多了,听取群众意见多了;机关作风变了,“庸、懒、散、奢”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点点滴滴,见证了正风肃纪带来的喜人变化。广大干部营造了“身正干成事,依规不出事”的浓厚氛围,为八方客商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兴锐气齐心攻坚聚合力
随着正风肃纪、创优环境攻坚行动的持续推进,极大激发了全区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动力。近两个月来,这区上下凝心聚力,以时不我待的干劲,投身招商引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市建设、既有企业“二次创业”、生态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等六大攻坚战役的主战场。
碧波万顷的海港,荡漾起加快发展的阵阵春潮。
——唐港区上千名干部群众走上街头,参与到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攻坚行动中,在区内25处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区域开展大扫除活动,为港城“洗脸”“整容”。经过一个月的连续奋战,唐港区背街小巷环境秩序“脏乱差”等有碍市容的现象得到一定治理,8500平方米违法违章建筑、89个临建摊点已依法依规拆除取缔,港城环境综合整治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治理大气环境污染不手软。管委会与35家排污企业签订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攻坚责任状,同19家重点企业签订污染天气限产、限排承诺书……截至目前,区内40余家餐饮单位全部安装油烟治理设施,生态环境污染综合整治攻坚行动强势展开。
——全区党员干部全部投身招商引资攻坚行动中,每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都承担招商引资的重任,每人分包2至3个在建项目,将任务量化到人。通过建立科学的招商引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营造出了全区上下想事、干事、成事的巨大合力。花香蝶自飞。自11月中旬至今,该区引进项目51个,总投资446亿元,一季度计划开工项目30个,投资X亿元。这区将2014年确定为“招商引资突破年”,大力实施“1516”工程,即确保全区谈成意向项目达到1000个,项目库储备项目达到500个,条件成熟、有土地指标即可落地的亿元以上项目达到100个,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3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
看得见有感受,工作做得虚与实?自己总结“汇报”不算数,基层群众最有发言权,请百姓“验收”评判政绩,则是唐港区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创新工作办法的一大创举。
为检验六大攻坚行动及近期重点工作成效,这区开展了为期10天的“问效于民”群众满意度调查活动,把当前六大攻坚行动的工作成效的评判权交给人民群众,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与评价,切实将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唯一标尺。
“环境比过去好了,我们生活得更舒心了”。
过去出门有刺鼻的气味,现在好了,能呼吸上新鲜的空气了……
在21项调查内容中,扩区工作成效及农村环境整治,推进既有企业“二次创业”、开展“党徽在攻坚一线闪光”活动,及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预热升温三项活动等7项工作满意度高达98%以上,尤其是在问需于民大调研活动中满意度较低“大气环境治理”问题满意度大幅提升,增幅达52.44个百分点;“物业管理”“市场供应和农贸市场管理”“交通秩序”等,增幅均在20个百分点以上……这是“问效于民”调查后来自港区基层群众的评判。
港区在“变脸”,悄然变化进行时。如今,唐港区践行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脚步依然铿锵有力,到群众中去,走进百姓心中,以群众为“标尺”谋划干好每项工作,让百姓“打分”评价好与坏、虚与实,唐港区找到了前行的新路标,他们正汇聚全区上下的正能量,扬帆在科学发展的滚滚春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