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以来,乌克兰反政府骚乱骤然升级,示威者在基辅街头与警方发生血腥冲突。据报道,100人在20日的警民火爆冲突中丧命,另有500人受伤。这可能是1991年独立以来乌克兰遭遇的最严重暴力冲突,也可能使亲俄与亲西方两大阵营的和解化为泡影。
去年11月底,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宣布放弃加入欧盟的计划,引发亲西方反对派的抗议示威。这让人想起了10年前爆发的“橙色革命”,难道乌克兰又上演“颜色革命”啦?
2004年11月,被看成是亲俄罗斯的亚努科维奇被指通过舞弊获得了选举胜利,反对派就此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反政府示威活动,亚努科维奇被迫下台。乌克兰最高法院宣布重新投票,反对派领导人尤先科获胜并出任总统,他的“革命盟友”季莫申科出任乌克兰总理,西方称之为“橙色革命”。新的乌克兰政府基本上奉行了亲美反俄路线。
然而,5年过后,“颜色革命”之后的乌克兰终于面对了现实:“颜色革命”并不能创造神话,尤先科和季莫申科并没有拯救千疮百孔的乌经济。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乌克兰对俄罗斯的亲密和依赖程度远高于西方,俄罗斯是乌克兰主要的出口市场,乌克兰的能源也主要依赖俄罗斯。美国和西方在经济等方面,口惠而实不至,对乌克兰加入欧盟的呐喊,回应微弱。而曾两度出任总理的亚努科维奇在发展经济方面的成就让乌克兰人有目共睹。2010年2月,亚努科维奇再次获胜当选总统。
虽然反对派再次举起反政府的大旗,但如今的情况不同了:现在的总统亚努科维奇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目前还有16个月的任期。尽管反对派指责亚努科维奇突然决定放弃加入欧盟的计划是迫于俄罗斯的压力,但是亚努科维奇在乌克兰仍享有相当的支持率。亚努科维奇的支持者主要集中在乌克兰东部和南部说俄语的10个行政区,这里的民众希望与俄罗斯关系更密切;反对派的支持者则主要集中在西部和中部的说乌克兰语的17个行政区,这里的民众要求融入欧洲的愿望更迫切。
不过,实际上,亚努科维奇最终决定放弃加入欧盟的计划,并不完全是出于亲俄的心理,而更可能是出于现实和权宜之计。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乌克兰获得急需的贷款设置了苛刻的经济紧缩条件,这是他决定暂时放弃加入欧盟的主要原因。而相反,俄罗斯慷慨地答应给乌克兰贷款,如果同俄罗斯搞好关系,乌克兰向俄罗斯的出口也将享有更多优惠条件,也就是说亲俄远比亲西方更加实惠。
亚努科维奇的另一个短期目标是再次赢得明年的选举。这也是为何他拒绝欧盟要求他释放如今仍在监狱中的主要竞争对手前“美女总理”季莫申科的原因。亚努科维奇控制的议会还通过一条法律剥夺了另一位重要的反对派领导人的选举资格。
所以,乌克兰这次的冲突似乎跟“颜色”没有关系,与其说是地缘政治、俄美博弈的结果,不如说是乌克兰国内政治、经济和民族问题的总爆发。
如果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被现在的街头抗议或其他非法方式赶下了台,那么乌克兰也许将和目前的泰国与埃及一样,陷入无休止的政治动荡。(喻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