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昌义:愿做农民工权益的守护神

湛昌义(中)深入辖区内各建筑工地调查走访,对用工单位负责人和农民工进行法律知识宣传,增强农民工维权意识。记者吕光宇摄
专稿(本报记者刘珲 通讯员檀咏)不高的个头,瘦削的身材。52岁的乐亭县人社局劳动保障监察大队队长湛昌义,绰号“战神”。获得这个绰号,不仅因为他姓“湛”,更因为他是农民工兄弟心中的守护神。
湛昌义是一个性情中人,干了20多年劳动监察,看到了太多的无奈、听到了太多的辛酸,但他依然愿意耐心去倾听农民工的倾诉,依然被他们的艰辛触动。老湛说:“我们的心可以变得足够强大,但绝不可以冷。”他满腔热忱地维护劳动者权益,处理各类举报、投诉案件1216起,为11320多名农民工追讨工资8164万元。
换位思考人心换人心
每一次,当农民工在他面前哭诉生活窘迫、讨薪无门;每一次,当他把讨回的工钱交到农民工粗糙的手中;每一次,当他望着农民工领到工资后连夜回家,消失在寒风中的背影……老湛的心里百味杂陈:“每一位农民工的背后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他们不容易,不怕吃苦受累,就是为了靠自己的劳动挣到钱。他们的劳动所得是受法律保护的,劳动保障监察,说直白点就是依法保障劳动用工的合法权益。”每当看到农民工兄弟为了拿到工资在工地苦等的场面,他就更坚定了为他们撑腰的决心。
厚厚的工作日志记录了他工作的艰辛与收获。翻阅这些日志,大部分案件他只简短记录了一两句话,而当记者与他谈起这些案件,湛昌义讲得头头是道,连每一位农民工的名字都记得清清楚楚。“我们要把他们的事儿装在自己心里,尽心尽力办好。如果没有遇到难处,谁愿意到我们这里来?”湛昌义说,工作中他多次遇到农民工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出言不逊甚至动手的情况,但他能理解农民工的心情。“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是不是也会满腹怨气?我们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就是为劳动者提供服务的,我们是怎么干的,老百姓心里最清楚。”湛昌义以他的实际行动“征服”了农民工兄弟,许多人与他成了朋友。
有一年的除夕夜,9点多了,湛昌义还未回家,打电话也不接,妻子带上饺子,拉着儿子,就往老湛单位走。刚一进办公楼,就听到吵吵嚷嚷的声音,一群农民工从老湛的办公室一直挤到了走廊。妻子叹口气,和孩子无言地离开了。过了一会儿,湛昌义终于回家了,但不是一个人,而是带了一位“朋友”——讨薪未果还没回家过年的四川籍农民工罗世云。
吃完饺子,一边看电视,老湛一边和他唠嗑:“兄弟,你要是相信我,先回家过年,钱一到位,我就给你打卡上……”尽管罗世云仍存有一丝疑虑,大年初一一早,他还是拿着老湛给买的火车票,踏上了返乡的火车。十几天后,他果真收到了老湛打来的工钱,一分不少。“湛大哥,你真是个好人……”这位有些暴躁的汉子,在电话中哽咽了。
如今,罗世云又到广东打工了,可碰到啥问题,依然会打电话找老湛咨询。逢年过节,也少不了发短信问候湛昌义。湛昌义说:“人心换人心,这些短信让我很欣慰,工作起来更充实!”
在湛昌义眼中,农民工的事都是大事,慢不得,拖不得。50多岁的他曾一天内3次爬上18层的未完工高楼为农民工做调解,还曾一整天为上访的农民工分析问题、讲解政策……在乐亭,很多农民工存着湛昌义的手机号。“有的人怕麻烦,躲都躲不及,湛队长的号码却从不对我们保密,而且几乎啥时都能打通。”邯郸农民工陈志刚跷着大拇指说,“湛队长的手机号就是我们农民工的服务热线。”
有情有义的湛昌义,也有不讲情面的一面。多年来,面对一些不法老板的短信恐吓、电话威胁,他毫不畏惧;面对饭局邀请、红包、礼物,他也一概拒绝。他还时常“敲打”下属:“要是现在收了人家哪怕一丁点儿不义之财,将来你花十倍、百倍的代价也换不回清白。”
改进工作方法给农民工吃上定心丸
接触了太多的农民工欠薪事件,湛昌义总在琢磨:“事后查处”不是办法,应该提前介入,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为此,多年来,湛昌义带着队员有事没事往各个建筑工地和中小企业跑,向企业主和农民工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常年跑工地,湛昌义的皮肤晒得黝黑。大家和他开玩笑说:“脱下制服,湛队长就成了农民工。”湛昌义却乐呵呵地回答:“这样更好,我就更能和农民工打成一片了。”
从2005年乐亭县大东方超市开工以来,湛昌义每年都将主动巡查作为监察和普法教育的最好机会,通过用数字讲细账消除企业对参加社会保险的疑虑。超市人力资源部部长杨宏伟说:“以前不熟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认为员工流动性强,帮他们缴纳社会保险费划不来。通过和老湛接触,认识到为职工缴纳了社会保险费,才会让员工吃上定心丸。”如今,大东方超市每年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均超过300万元。
在建筑行业普遍存在层层转包现象,而工人干完活要工资时,有时便遇到层层推诿。对建设单位或总承包企业发放《暂时冻结工程款行政函》制度,是湛昌义创新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手段,保障民工工资发放的又一“法宝”。
2013年春天,四川农民工罗世云带着有些智障的哥哥和侄子在乐亭县某建筑工地找到了份打零工的活计。爷儿俩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不辞辛苦整整干了3个月。然而,却始终没有拿到工资,爷儿俩情绪变得非常烦躁。
几经周折,罗世云找到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湛昌义详细了解建筑单位的资金周转情况,当即对其下发了《暂时冻结工程款行政函》。中秋节前夕,在湛昌义的监督下,罗世云和哥哥、侄子及其他几名农民工拿到了9.5万元工资。为了表示感谢,罗世云特意买了1盒月饼表示感谢。湛昌义婉拒了他们的好意:“你们的钱来得不容易,心意我领了,快回去过个团圆节吧。”随后,他驱车将他们送至车站。在告别之时,几乎从不说话的侄子跑过来说了句:“你是好人!”
“希望农民工兄弟记得我”
20多年奋战在劳动监察一线,湛昌义经历了多起农民工以极端方式讨薪的案例。2003年12月24日,邯郸民工陈志刚终于拿到了拖欠已久的1万多元工资。谈及讨薪的艰辛,这个看似粗糙的汉子眼泛泪花。陈志刚家境不宽裕,便来乐亭一建筑工地打工,工程完工后一直没能拿到工资。前段时间,妻子打电话说母亲住院押金不足,希望他能汇钱过去。他只好硬着头皮再次找到施工方,却再次遭拒。情急之下,他选择了以“跳楼”的方式来讨要。
12月20日,陈志刚和10余位工友爬到一栋18层的高楼楼顶。施工工地负责人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拨通了湛昌义的电话。他马上放下手中的活计赶到现场。“兄弟,我理解你急于拿到救命钱的心情,但这种方式很不理智。你不相信企业我理解,但有政府和法律为你撑腰,我以人格担保,今天下午一定给你确切的答复。”其实,湛昌义的名字在民工中流传已久,许多人都存着他的电话号码。只是陈志刚不太相信,眼前这个其貌不扬的人真能为他讨来拖欠半年之久的工资。4天之后,包括陈志刚在内的30多名工友顺利拿到了31万余元的工资。
“希望通过我的工作,农民工兄弟记得我。”谈到自己的心愿,湛昌义说,他不求别的,就希望当他退休后,还能有农民工认出他,叫一声“湛队长”。“我的心里一定特别热乎,说明我的工作农民工兄弟认可了,他们记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