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和谐之花竞相开放—丰南区创新社会治理综述
专稿(本报记者丽雪 通讯员占领 王茜)漫步在丰南的城市社区、乡村田野,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串串爽朗的笑声,无不洋溢着幸福生活的喜悦,而这些喜人的场景,很大程度上缘于丰南区创新社会治理的成功实践!
如今,创新社会治理——在丰南已经成为热词。
2013年,丰南区在创新社会治理过程中,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民生优先、服务为先、基层在先,从破解重点难点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政府职能、干部作风大转变,为民服务效能大提速,城乡处处展现了一幅幅和谐画卷。
健全服务网络搭建服务平台
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人民群众对社会建设和社会服务的要求和期待越来越高。此时,各级党委和政府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和谐稳定的任务则显得尤为艰巨。
“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丰南区委书记王东印开宗明义道出了该区创新社会治理的宗旨,“要健全网络,搭建平台,让群众气有地方出、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
创新思维、开拓思路、出台政策、制定措施……于是,丰南区抢抓机遇,刻画下自己创新社会治理鲜活的身影。
穿梭在胥各庄街道大街小巷,小区楼院总能看到身穿红色马甲、肩背“为人民服务”字样背包的社区网格员。他们或排查安全隐患,或与居民热情攀谈记录所需所求,或协调解决民众路灯不亮、生活困难等实际问题——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更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支点。
“以前到社区开个证明,都不知道该找谁要啥资料。现在好了,直接找网格管理员,方便!这回我们办大事小情都不用出‘格’了。”路南社区石油楼的石艳凤老人谈起网格化管理赞不绝口。
老人说的“格”,就是2012年5月,丰南区正式推行的“1+6+N”网格化管理立体化服务模式。即在网格中建立党组织,成立治安巡逻、文体宣传、计生监督、环卫监查、人民调解、爱心帮扶六个居民自治组织,开展无限便民、惠民服务。 每个网格原则上300户左右,安排专人负责劳动保障、卫生、民政、教育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形成了“社区有网、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尽其责、服务全天候、服务全员化、服务一体化”的工作模式。
小小的网格,已无声沁入万千市民的生活之中;小小的网格,正稳固提升着市民的幸福指数。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曾经创造过无数经验和荣耀的丰南,在创新社会治理使农村社会保持活力、保持和谐稳定上,从未停滞过探索的脚步。
这区按照“整合资源、注重实效、集中办公、高效便民”的要求,实现了15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全覆盖,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计划生育、民政、残联、劳动保障、国土、城建、财经、农林水、党团组织等部门的行政审批及政策咨询等便民服务事项全部纳入中心集中办理,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截至目前,共解答群众咨询4000多件,为群众办理各类事项5663件次。
走进钱营镇便民服务中心,“为民、务实、清廉、高效”八个大字格外醒目。“真没想到,过去需要跑几趟、找几个人办的事,今天在一个地方,花了不到几分钟就办好了。”刚刚在劳动保障窗口办理完养老金资格认证业务的丰南区钱营镇草各庄村民李建华喜笑颜开地说。
与此同步,乡镇、街道联合接访服务中心则被打造成民情信息收集站、便民利民服务站、政策法规宣传站、信访稳定协调站。东田庄乡、钱营镇分别创新建设“一站四中心”、“五个中心”综合服务体系,镇村两级干部亲民、利民、为民的服务意识逐步增强。
工作形式顺应时代在不断变化,不变的是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如今,丰南区、镇、村、企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已成为群众了解政策的“咨询台”、畅通民意诉求的“快车道”、政府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群众动嘴、干部跑腿”,成为今天干群关系的生动写照。
完善治理模式化解矛盾纠纷
创新社会治理,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
2006年以来,丰南区创造性地构建起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工作机制,建立了区、乡镇(街道)、村(居)和企业三级人民调解委员会,综合运用多种手段,积极疏导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07年,这一工作模式得以在全省推广;2012年8月,丰南又率先尝试人民调解组织专业化、调解队伍职业化的“两化”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的作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体系得到深化拓展。
在农村,丰南积极推进“四个覆盖”工作,即农村基层党组织全覆盖、基层民主组织全覆盖、经合组织全覆盖、维稳组织全覆盖,把党组织建成广大农民的“主心骨”。让农民做主参与社会治理,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打造了一张覆盖整个农村和广大农民的管理服务网络,寻求农村社会治理新突破。
在企业,丰南全面推进职工服务中心建设,打造维护权益、教育培训、关爱服务的职工之家。鑫丰集团建成3000平米职工活动中心;唐山惠达国际家居园建成了可容纳1500人同时就餐的职工食堂、1000多平米职工多功能会议厅和容纳600人的住所。
探索完善治理模式,创新带来勃勃生机!2013年,全区共排查民间矛盾纠纷3218件,成功调处3183件。如今,“一般纠纷不出村(居),复杂纠纷不出乡镇(街道),重大疑难纠纷不出区”的目标,在丰南成为现实。
打造“平安丰南”和谐之花竞开
平安是百姓的最大福祉。“空中有天眼,地上有网络”,这是市民对丰南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形象称呼。
“天眼”即技术视频防控网。近年来,丰南区在案件多发、商业聚集、金融集中、人员密集等区域以及主要路口、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全部安装了视频探头。对主城区的14个社区视频监控进行整合并新建,现已建设完成监控点位145个。与此同时,积极推进乡镇二级视频监控平台建设,目前黄各庄、唐坊、钱营等乡镇已建成“城乡一体、全面覆盖、技术兼容、资源共享”的农村视频监控网络。2013年以来,累计出动警力14400人次,检查可疑车辆3587辆,检查人员4007人。通过巡逻防控共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100名,其中网上逃犯19名,破获各类案件137起,通过视频破获各类案件35起。
与此同时,包括街面巡逻防控网、城乡社区村庄防控网、单位和行业场所防控网、区域警务协作网、“虚拟社会”防控网在内的一个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专群结合、网上网下结合的“六网四结合”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面建成。
积极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整治,有效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总量,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加强网络信息监管,实施“网吧信息安全状况评估系统”,强化正面引导和疏导,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
健全完善应急处突指挥机制,持续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
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有效应对各种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群体性事件,构筑公共安全防范体系;
全面实施的“13348”法制宣传教育工程,构筑起法治文化建设体系……
创新脚步铿锵有力,风清气正沧海扬帆。前不久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创新社会治理作出了新的部署。在全会精神指引下,丰南将伴随着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脉动,继续描绘“平安和谐丰南”的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