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某媒体派出三路记者分别前往市内多个地点进行“假摔”测试,看看摔倒之后,行人到底“扶不扶”。
由于扶人反被讹的事件频繁发生,加上央视马年春晚播出小品《扶不扶》之后,“扶还是不扶、管还是不管”就成为了时下热议的话题。深圳某媒体此次派出记者进行“假摔”测试,无疑是为了解人们在遇到有人跌倒时心里是如何权衡“扶不扶”的,也许其初衷是好的。但是,这种“钓鱼”式的测试不仅不会让人们感受到正能量,反而是在给社会添乱。
“狼来了”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故事中的放羊娃因无聊而自导自演了三次“狼来了”,连续两次受骗的村民终于“觉悟”,到了第三次,当恶狼真地来到眼前,放羊娃喊破嗓子也没人再相信他了。这个故事说明做人应该诚实,不能以说谎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更不能用谎言愚弄他人。深圳某媒体记者“假摔”的做法无疑就是现代版的“狼来了”,这是对市民爱心、良知的恣意消费,更是对前来扶人市民的不尊重。如此另类的“道德碰瓷”,很可能让人产生受欺骗、被愚弄的感觉,而且极易催发“狼来了”效应,若下次街头再倒一位路人,从旁经过的人会不会认为这也是“假摔”呢?
从深圳“假摔”记者的体验心得中可以了解到,在看到有人摔倒后,一位中学生拿出手机拨打了120,摔倒的记者立即起身制止了这位中学生。明明是摔倒后需要救助的“弱者”,却“身手敏捷”立即站起来阻止中学生叫救护车,想必当时在场的市民定是看得目瞪口呆,哪怕记者立刻解释其中缘由,市民心中或多或少会产生被欺骗的感觉。再说,如果当时还有其他市民拨打了120而记者没能及时阻止,那么这名“假摔”的记者是不是用一场“闹剧”浪费了宝贵的急救资源,是不是会耽误了真正需要用车的患者?
此次“假摔”过后,以《深圳记者摔倒测试路人“扶不扶” 40余人路过后终被扶起》为题的报道立即见诸各大网站,其中隐含的感情色彩不言而喻。必须承认,当下的社会道德领域的确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某些媒体却用“下套”的方式放大了社会负能量,这样的做法不仅违背了职业操守,更是在给社会添乱。正如网友们所说,与其做“人性试验”,不如真实地报道一些老人被扶起而感恩或诬陷者被惩治的事情,带给读者一点希望,更能胜过负面情绪的爆棚。(张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