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组织部“12380”举报网站近日公开通报了有关地方和单位查处的3起行贿买官案件,其中,甘肃省平凉市人大原副主任任增禄案2013年6月因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处无期徒刑。经查,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任增禄担任华亭县县长、县委书记和平凉市人大副主任期间,华亭工业园区原党委书记王恺昀等71人向其行贿买官(据3月1日《人民日报》)。
71人行贿买官,意味着在官帽交易的“黑市”里,卖官者已经从“零售商”变成“批发商”,如此肆无忌惮地“批发”官帽,令人触目惊心。
官职是非卖品,有些人却开发出它的“隐形价值”,俨然把官场当成了市场,把权力当作“商品”出售。在他们的一亩三分地上,官职的变更、升迁都以赤裸裸的金钱交换为条件,卖官者成了名副其实的“黑老板”“黑掌柜”。
卖官卖掉的不仅仅是官位,还有官德。这些“官帽批发商”,完全是任人唯钱、唯钱是举,彻底丧失了理想信念和道德操守。他们信奉“要想富,动干部”,出现了所谓的“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暂缓使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的现象,导致选人用人之风遭遇“逆袭”。
“买官卖官”偏离了干部路线,践踏了组织原则,滋生了贪污腐败,其根源在于:在一些地方,官位炙手可热,权力含金量高,升值潜力大,“投资回报率”极高。对于这个简单的道理,中国古人有非常精到的描绘:“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可谓一语道破天机。
由此可见,整治买官卖官,关键是要削减官员权力的“含金量”和“诱惑力”。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将一部分权力交还给市场,由社会和市场的力量主导配置资源,同时完善权力分解和制衡机制。
买官与卖官从来就是一对畸形双胞胎,是一丘之貉。因此,除了消减权力的“含金量”、治理官帽的“卖方”市场以外,还要对“买方”市场进行治理。不仅要惩治那些卖官的“掌柜”,也要追究那些买官的“顾客”,只有让买官者、卖官者都付出沉重代价,才能彻底捣毁权钱交易的“黑店”。
《管子·八观》云,“上卖官爵,十年而亡”。买官卖官,关系着民心向背与政权的生死存亡。因此,对于这一现象要穷追猛打,轻者摘其“顶戴花翎”,重者“大刑伺候”,以此使得无人敢卖、无人敢买,让“官帽黑市”自动失去“供货来源”,直至最终消亡。(吴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