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女工自主创业活出精彩
专稿(朱大勇 杨文进)“下岗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生活的斗志,要信得过自己,看得起自己,下岗了照样能活出精彩的人生。”三八节前夕,在丰润区丰润镇张良各庄村南的健科日化厂,时宜新说这番话时,脸上流露出更多的是自信。
下岗女工卖房创业
53岁的时宜新,曾经是纺织厂女工。2002年,她和丈夫双双下岗。起初,时宜新和丈夫选择了养殖奶牛创业,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效益并不理想,几乎入不敷出。
2003年,一位朋友要转让手里的一个小型日化厂,时宜新动了心。因缺少资金,她决定卖掉房子,却遭到丈夫坚决反对。但在时宜新的坚持下,房子最终还是卖了。住了十几年的家,匆忙间只卖了4.6万元。之后,一家3口分居3地,丈夫搬去了牛场,儿子住在学校,时宜新则搬进了日化厂的小院。8间房、1个棚子、1间厕所,这就是厂子的全部。时宜新带着2名下岗女工,请了司机和作料工,便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路。
寻求生路背包自荐
创业之初,时宜新每天骑着破旧的自行车,背着10多公斤重的产品,独自跑销路,尝尽了冷暖。
“创业时我已是40多岁的人了,但辛酸也好,流泪也罢,我不断告诫自己:你要信得过自己,看得起自己。”为了见各个饭店的经理一面,时宜新每天都去等,有时等十几天才能见到。渐渐地,凭借良好的质量和服务,她的产品打开了销路,却又开始面临着资金回收的问题。
一家饭店要倒闭了,但还欠着时宜新2万元货款。最后,饭店给了时宜新1张饭卡抵货款,饭卡只有在这家饭店消费才能用。“当时我每天就点1碗米饭坐在饭店大厅里,盯着就餐的客人,一有人去结账,我就追上去问,能不能用我手里的饭卡结账,把现金给我。”遭遇无数白眼和嘲讽后,在饭店坐了半个月的时宜新终于拿回了80%的货款。
为了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时宜新先后欠下了不少外债。“如果能把压力变成动力,压力就是蜜糖;如果把压力憋在心里,让它无休止地折磨自己,那就是砒霜。”也正是一直以来的坚持,时宜新的企业慢慢有了起色,注册了商标,有了新的生产线。
永不言弃回报社会
厂子稍有起色后,时宜新觉得该给社会一些回报。2012年9月,她将价值4000多元的洗涤用品捐赠给了丰润区纺织二社区27个贫困家庭。当年11月,时宜新回到家乡迁西县新集镇,为南台村小学捐赠了价值5000多元的电视机、打印机、DVD等教学设备。
时宜新的企业现有员工10名,大都是当年和她同厂的下岗职工。“下岗后,我尝遍了困难的滋味,知道了生活的艰辛,现在事业有了起色,我要做些公益,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时宜新说,她希望下岗的姐妹们都能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