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已经不是原来的星星;但月亮,还是原来那个月亮。所以,来自韩国的“小星星”火了,火得很多人有些莫名其妙。
春寒料峭的季节,《来自星星的你》在中国掀起了一股强劲的“寒(韩)流”。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对这部电视剧表现出了极强的关注,甚至连文化入侵、文化自尊等好几年不提的词汇都被重提。但是仔细思量,“小星星”的流行与若干年前的韩流比如《大长今》的热播,与若干年前明显“哈日”“哈韩”的《流星花园》的热播,是没有本质区别的,不过是换了一种载体,实质还是对中国影视流行文化的“乘虚而入”,而我们流行文化特别是影视文化的间歇性“感情失语”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最重要原因。因为我们很多的作品缺乏真情实感,导致了观众的集体厌倦。所以,“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让自己的作品接地气、有真情,才是目前国内影视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仔细揣摩近几个月来的热播影视作品,你会发现某些影视剧的致命缺憾,但也能在一些影视剧中发现希望。倘若借用两部电视剧的名字的话,其实可以这样说:“星星”渐欲迷人眼,有情才是“大丈夫”。
除了让人们迷恋的“星星”,我们不妨看看最近的一些电视剧。去年年底的《爱情公寓4》,平心而论是很火爆的。剧中一群年轻人的群租生活,符合现代大城市中年轻人的生活节奏。他们的婚恋观和对爱情的追求,也算是比较符合实际。尽管某些情节有些夸张,但还是能让很多人满意。但随之而来的《乡村爱情圆舞曲》,就恶评如潮了。为何呢?因为剧中表现的农村生活压根儿就不是真实的农村生活,活脱脱一个披着农村“画皮”的城市剧,自然就会显得不伦不类。剧情的拖沓冗长就如同谢大脚的超市,根本看不见有人买东西,却要屡屡扩建,丝毫没有生活基础。再接下来的《大丈夫》,就离真正的生活更近了。目前,老少恋层出不穷,大丈夫、小媳妇是真实生活的一个侧面。剧中不同年代人的价值观、生活观发生的冲突,真实得很。
由此看,国人不一定非得是习惯性地哈韩,或者哈别人,根源还在于我们自己。作品不接地气,内容胡编乱造,更要命的是,一味地克隆跟风,也毁了很多人理应有的更多成就。这几天,有个什么“传奇奶奶”的电视剧上映了,据说《大丈夫》的续集“小丈夫”也要和大家见面了,这又让大家对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影视剧的看法不太乐观。就不能来点新鲜的,扩宽一下自己的眼界?
将来,中外文化产品的角逐会更加激烈,但不管怎么激烈,还是那句话:只要用心,并非只有“小星星”;只要用心,有情才是“大丈夫”。让所有的人共勉吧。(姜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