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学子美国印象:选课制度尊重兴趣 当地家庭热情友好

姜佳贝(右四)和她的“家人”在一起。

姜佳贝(右一)在高中毕业典礼上与同学合影留念。本版图片由姜佳贝提供
专稿(记者刘珲) 上初中时,姜佳贝就非常向往能够出国读高中,2010年考入唐山一中后接触到了学校的留学项目,她非常心动。姜佳贝抓住机会,在老师的帮助下说服了父母,2011年8月, 15岁的她来到了美国继续自己的高中生活。
来到美国,姜佳贝就读于位于德克萨斯州达拉斯的Bishop Lynch High School(宾士普林奇高中)。说起美国高中与国内高中的不同,姜佳贝首先提到的就是选课制度。虽然只是高中,但在那里每个学生都可以自己选择课程,只有三四门课是必修的。学校要求学生在文学、数学、科学、外语、体育、艺术等每个领域都选一些课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但具体选什么课完全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能力而定。
在学校,每位学生都会分配到一位“辅导老师”,她们虽说是“老师”,但却不教课,任务就是辅导学生心理、生活以及怎样选课等。姜佳贝告诉记者,她所在学校的课间只有7分钟。利用这7分钟时间,学生要收拾好自己的东西,从这节课的教室跑到下一节课的教室,因为每个老师都有自己固定的教室,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课程表。比起中国老师往往要面对几十名学生,美国老师可轻松多了,每个班平均15名学生,老师很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互相开玩笑,关系很融洽。
在生活上,虽然中美文化有差异,但是美国家庭的热情友好很快拉近了姜佳贝与这里的距离,她并没有感到不适应。姜佳贝说,达拉斯是个非常大的城市,平时出门只能靠开车,连街口的超市也要开车去,因为这里没有人行道。对于她这个没有驾照、没有车的学生来说,周末想和朋友出去看电影、购物等,都要靠寄宿家庭成员开车接送。美国家庭的热情友好,让身在异乡的姜佳贝找到了家的感觉:“我把自己的寄宿家庭成员当作家人来看待,她们平时向朋友介绍我的时候也说我是他们的女儿。”姜佳贝告诉记者:“去年圣诞节,我的第二个寄宿家庭带着我从达拉斯出发,开车20个小时去了俄亥俄州看望爷爷、奶奶,并把我介绍给他们的亲戚。他们还为我精心准备了圣诞礼物。”
高中毕业后,姜佳贝留在了美国继续本科学业,目前就读于Mount Holyoke College(曼荷莲女子学院),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所女子学院。她说,今后自己想从事的工作方向是经济与数学,但是也不会放弃对心理学和音乐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