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美景看不够
——唐港区王滩镇乡村建设走笔
专稿 (记者 杜庆君 通讯员 陈江 焦双喜)早春时节,记者来到了海港开发区王滩镇,一路走来一路看:一排排墙壁粉刷干净的农家小院,一处处整齐摆放的环保垃圾箱,一条条平坦宽阔的水泥路……正在开展的“乡村美丽家庭”“文化乡村”创建活动给农村带来了喜人变化。
走进正在建设中的美丽村庄尹家村及其相邻村庄,步入农家院落,眼前的一番景象令人欣喜不已:庭院整洁,窗明几净;拧开水龙头,清澈甘甜的自来水汩汩流出;点燃沼气灶,淡蓝色的火苗欢快跳跃……这一切,呈现出富裕、和谐的新农村景象。记者一行来到“美丽家庭”创建户——村民罗德林家,走进宽敞的庭院,只见两侧十来个圈养兰貂、狐狸的笼舍干干净净,恰如供人观赏的动物园。院落里各种杂物摆放的整整齐齐。厨房、客厅、卧室的摆设与城市居民无异;自来水、太阳能、沼气灶等一应俱全,典雅的装饰透露出村民对时尚生活的追求。谈话间得知,罗德林一家既养殖貂狐,还种植葡萄,年收入不菲。谈及美好乡村建设带来的新变化,罗德林自豪地说:“自从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村容村貌大变,卫生有保洁,锻炼有器材,照明有路灯,城里有什么,村里也有什么;俺村四周视野开阔,空气清新,比城里还强呢。”
罗德林家里是这样,其他家庭又如何呢?记者又踏进村民罗德礼家中。环顾四周,只见简朴干净的居室一隅,百福字十字绣,窗台间生机盎然的吊兰和门匾上“望前程一帆风顺,创大业万里生辉”的书法字幅,显露出美丽农家浓浓的文化氛围。记者看到,这家的庭院内外干净整洁,不见柴草乱堆乱放的现象。“农村环境改造创建美丽乡村咱也得参与,好环境才有好心情呦。”68岁的罗德礼老人笑容满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以前下雨土路变成‘泥水路’,进村路旁长约几百米的露天垃圾坑污水横流,蚊蝇乱飞。”回想前几年的情景,尹家村村主任陈明连连摇头说。近一阶段以来,由于镇、村实施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卫生净化和镇域文化“五化”工程,从群众反映的路难行、水难喝、厕难上等问题入手,从农民生产生活需要着手,全力推进新农村面貌提升建设,让农民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住整洁房。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治理,以往的垃圾坑现已填平,并在原地建成村民文化广场、健身娱乐场地,村街面貌焕然一新。不仅如此,全村百余亩土地大部种植了葡萄,与过去相比收入只增不减,小日子过得那真叫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呀。
对于创建美丽乡村带来的新变化,新开口村秋利有机水稻专业合作社社员景连喜说,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王滩镇根据自身资源和区域优势等特点,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全力优化水稻种植业和特色养殖业,各村村民的腰包鼓了,村民渴求精神文化生活的想法也日趋强烈,如今各村开展的“美丽家庭”等评比活动,以及文化夜市已成为全镇大多村民固定的一道文化生活“大餐”,全镇农村呈现出科学、文明、和谐的新风尚。
美丽、文明、和谐的乡村景象随处可见。傍晚时分,位于王滩镇王滩村的文体活动大厅热闹起来,只见村民们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村“文体中心”:男女老幼相聚在一起唱歌、跳舞、打鼓。不远处,村农家书屋已是灯火通明,看书借书的人络绎不绝。
记者采访镇干部了解到,近年来,不少村民依靠种植和养殖业渐渐走上了发家致富之路,日子过好了,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新的更高的追求。仅王滩村60余平方米的农家书屋,藏书就达到了10000余册,文化书屋让村民在富口袋又富脑袋上发挥了显著作用。村民在书屋里即可寻觅到致富信息,还可上网看视频、听课程。作为受益者,自打农家书屋建成后,村养殖大户王伟隔三岔五就到书屋“取经”。王伟说:“村里的图书种类多,专业知识也对口。镇政府还积极协调,帮助村里解决了体育健身器材,基本形成以村委会为中心的,占地面积近680平方米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
王滩村村支书郭金春感慨道:“自从农家书屋和文体活动大厅建成后,村里看书学习、跳舞健身的人多了,打牌赌博、无所事事的人少了。不仅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带动了村民们致富,形成了和谐的乡村文化新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