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醒 郭彤童)去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699万人,是历史上就业最难的一年。今年,全国大学毕业生将达到727万人,而且毕业生们还要面对连续几年饱和的市场以及往届“剩”下的师兄师姐们的挑战。
据“前程无忧”发布的《2013典范企业人才招聘状况报告》显示,该机构认定的100家“最佳人力资源典范企业”今年计划招聘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比去年下降7.3%。这意味着今年大学毕业生的择业难度比去年还大。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以及对企业用工市场的进一步规范,有的企业贪图“降低成本”,故意使用实习生,往往这批实习到期,就再换一批。这样做成本低廉,而且不用支付“三险一金”等。
2月份之后,市人力资源市场逐渐活跃起来,可在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同时,用工荒的状况却仍然存在。我市商业、餐饮、家政等服务性行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用工缺口。节后很多家庭急需聘请保姆,但大多都需要预订,甚至是长时间等待。同时,笔者在我市餐饮业较为集中的路段看到,大小餐馆几乎挨家挨户地贴出了招聘信息。一些大型酒店也纷纷贴出招聘店长、店长助理、客服等广告。
“你是否愿意从事服务性工作?”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在市人力资源市场对前来参加招聘会的毕业生展开了调查。大多数同学表示,不会选择服务性行业,只有极少数人表示,商业导购工作可以接受。
现实一点讲,如果一味强调让大学生与进城务工者站在一起找工作,无疑是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但是,在与很多找工作的毕业生交谈过程中,不难发现,大多数人不能清楚说出自己的职业理想,而是单纯抱着学而优则仕的观念,认为读好书找到好工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诚然,读书是自我完善的过程,但学历、文凭应该是敲门砖,而不应该成为绊脚石。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望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路上要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