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美国国会11日通过决议谴责俄罗斯,并呼吁白宫将俄逐出八国集团、实施签证和经济制裁等,但美国及其欧洲盟友在克里米亚危机中的总体态度被普遍认为是“软弱的”。克里米亚议会11日通过了“独立宣言”,现在只等16日举行全民公投,西方很多分析人士认为:普京“已经得到了克里米亚”。
西方舆论对“普京大帝”的强悍做法忿忿不平,但迄今无论华盛顿,还是伦敦、巴黎、柏林,发出的威胁都很谨慎。没有一方让人相信有意愿和意志与俄进行军事对抗,经济制裁也都说得含含糊糊,至于“孤立俄罗斯”,普京本来在西方那一边就挺孤立的,整个国家也都习惯了。
西方这一次在俄罗斯和普京面前真的有点像“纸老虎”,那么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一局面呢?
西方首先怕俄罗斯的军事力量。俄罗斯的超强军事力量使得西方与其冲突时必须排除战争的选项,至于打其他牌,西方同样要认真计算其能压倒莫斯科的可能性。
经济制裁本国什么都有、往外卖的都是能源原材料等紧俏货的俄罗斯,谈何容易?美国有人鼓吹要帮助欧洲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想办法把石油价格打下来,对俄罗斯经济釜底抽薪。这个愿望即使是现实的,克里米亚国旗也早就换了。世界能源的新需求更多来自新兴国家,等它们也能减少石油需求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普京大帝”未必赶得上。
西方如果能在政治上搅乱俄罗斯,让莫斯科也发生一场“革命”,那是最事半功倍的。但莫斯科的“民族主义”(俄罗斯认为那是爱国主义)高涨,“民主主义”一时不是它的对手。
最后,克里米亚这个摊牌点天然堆积了莫斯科的胜算。那里俄罗斯族占绝大多数,俄黑海舰队就驻扎在塞瓦斯托波尔,而且它历史上还属于俄罗斯。无论按军事规则,还是用“民主方式”在克里米亚拔河,西方都会担心“闪了腰”。
乌克兰如今成了西方与俄罗斯冲突的前哨,但它离西方的中心地带太远,距俄罗斯的核心利益太近。俄罗斯虽然比西方弱多了,但当它真的“豁出去”时,西方露出了怯意。西方的这次退缩值得全球战略学家玩味。
乌克兰局势还显示,过于强烈的地缘政治震荡在当今世界不受欢迎,大国对它们能避免还是要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