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总统苏西洛日前签署总统决定书,正式废除1967年第6号通告,把“支那”(cina)改称“中华”。1967年第6号通告是印尼前总统苏哈托时代的产物,包含对中国与华人的国格和人格的歧视与侮辱。当地华人表示,40多年来对中国和华人的歧视称呼将一去不复返了,这是印尼民主政治进步的体现(据3月20日《环球时报》)。
尽管关于“支那”(cina)一词的起源众说纷纭,但可以确定的是,“支那”出现的初期,是一个中性词,并无贬义。一般认为,到19世纪末后,中日一战,中国战败并签订《马关条约》,至此日本逐渐开始使用“支那”称呼中国,并带有蔑视和贬义。日本无条件投降后,不再用“支那”称呼中国了。然而,在苏哈托时代,印尼反华势力把“中华”改为“支那”,这是对中国的挑衅和侮辱,也是对当地华裔公民的公然歧视。
其实,歧视、侮辱他国,歧视、侮辱本地非本族人种公民,是一种无能、落后的表现,在全球化时代,更是一种自掘坟墓的表现。对于印尼来说,2000万华裔公民也是印尼国家的主人和建设者,来自印尼政府的任何排华辱华政策都是不得人心的,都会遭到当地华裔公民和中国的谴责和抗议,必须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肯定是得不偿失。而且,还会遭到爱好和平与友谊的世界人民的共同声讨。侮辱他国和别人,其最终结果只能是侮辱自己。
在笔者看来,印尼政府在这方面应该深有体会。当然,印尼把“支那”改回“中华”,也是中国日益强大和印尼民主政治进步的体现。国家要发展,就必须有调动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建设国家的良好政策,就必须有吸引他国人民来投资的良好政策,任何排外和羞辱他人的政策都是不明智的。印尼的辱华政策,美国的歧视黑人政策,都不是好政策。华裔公民虽是华人,但也是印尼的建设者。黑人虽是黑色人种,但也是建设美国的公民,凭什么低人一等,凭什么被人歧视?国家要强大,世界要发展,就必须有公平和谐的政策。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已经达成了一种共识:世界并不大,居住在地球村的人民都应该亲如兄弟姐妹,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共同建设好我们的美丽家园。(张魁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