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记账理性投资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我今年83岁,上世纪50年代初期结婚。当时正赶上干部由供给制改为低薪制,我们夫妻二人月收入100多元,生活比较富裕,每逢星期日,不在机关食堂吃饭,常下饭馆。购物不考虑需要,开支无计划,从不存钱,两人工资月月花光。
后来有了孩子,请了保姆,生活照旧。两年后,又有了第二个孩子,开支日渐增多,立即感到经济拮据。就在这时,丈夫又突然失去工作,家庭收入减少了多一半。每到月底,总要向人借钱。坎坷的生活和逆境的磨练,教会了我如何理财,如何勤俭持家。
1979年初,我丈夫回到原单位工作,恢复了原工资,家庭收入每月增加近百元。改革开放后,职工不断涨工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怎样处理支配每月除去生活费后剩下的工资,就成了要解决的问题。
我理财的指导思想是,第一,有计划地开支。每月从工资中拿出1600元作为生活费,分装在4个纸袋中,每星期生活标准400元。天天记账,月月总结。第二,为了避开理财风险,余下的钱存在银行或买国家发行的债券。平时将零散的余钱在银行零存整取。到时,又将整取的钱,存入整存整取。第三,将债券和存款利息,列入家庭额外收入和额外支出的专项基金,用于帮助受灾的群众和日常生活中你来我往的各种应酬。(何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