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禁止早晚高峰使用“打车软件”之后,上海市有关部门再出狠手,要求嘀嘀打车、快的打车与强生、大众、锦江、海博四家出租车公司电调平台进行对接。(网易新闻)
嘀嘀打车与快的打车的贴身肉搏战,使双方“一夜爆红”,打车软件风靡全国。打车软件对乘客和司机有双向补贴,提高了乘客叫车的便捷性,减少了司机空跑的现象。
目前,打车软件还属于赔本赚吆喝的阶段,既没有向政府要政策,也没有向用户收取多余的费用,但是多地却采取了强制收编的措施,不禁耐人寻味。
打车软件与去年流行的抢票软件一样,方便群众的同时也会触犯已得利益者的利益。但从各地的政策就可以看出,各地出租车管理部门对打车软件的态度惊人的一致:上海出台消息称,禁止出租车在早晚高峰时段使用打车软件。石家庄市正在约谈运营商,以商讨更合理、对司机和乘客最有利的措施。有网友爆料:据说出租车司机使用打车软件将处以50元罚款。长沙市公共客运管理局称行业管理部门目前已着手出台相关措施规范打车软件的使用,同时将增加出租车运力和建立行业统一的出租车电召平台。
要规范打车软件,是否应该给公众一个理由,为什么规范?打车软件有什么危害?要建立统一的电召平台,能避免上述问题吗?能像打车软件一样方便快捷而不收取附加费用吗?简单苍白的解释之下直接强制收编,恐怕难以让人信服口服,无法避免为了自身利益而“收编”的嫌疑。市场经济下,政府应简放政权,遵守市场规律:市场自主调控从而使资源合理调配,政府要做的事是规范市场,将不规范者剔除,而不应该是强行介入。
(郭欢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