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是蒙汉混合语,意为“美丽的高岭”。由于清末对塞罕坝进行开围放垦,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之后又遭受日本侵略者的掠夺采伐,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原始森林荡然无存,美丽的高岭变成了塞外荒原。1962年,来自全国19个省(市)的127名大、中专毕业生和242名工人,在这里扎下了恢复森林、重涂一片绿的梦想。经过几代塞罕坝人的努力,造出了112万亩世界最大的人工林。现在从卫星图上看,塞罕坝就像一只展开双翅的雄鹰,紧紧扼守在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漠南缘。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第一代塞罕坝人肩负着将荒原变绿洲的使命,在塞罕坝扎下了根,从那以后,造林梦开始生根发芽。荒原上一棵棵希望之树慢慢的成长起来,他们用无悔的青春,换来了百万林海。
斗转星移,薪火相传。今天有许多青年学子看到林场的发展史,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这里。他们用自己所学,采用低密度留株,成功的打破了每亩50柱的常规栽培,并且培育出大径级用材林。还利用生根粉是造林成活率从85%提高到95%以上,使成活率大大提高。如今,塞罕坝人用青春、汗水和血肉造就了一片浩瀚的人工林海。
52年的不懈努力,塞罕坝人在国内罕见的高寒区内成功的创造了伟大的绿色造林梦。
(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