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鲜桃满枝红——乐亭县新寨镇设施桃产业园见闻
专稿(张树生 檀咏)初春时节的乐亭,柳树微吐新绿,空气中尚留冬的气息。走进新寨镇胡鄂常村刘艳力的温室,一股热气扑面而来,犹如初夏来临。笔者看到,片片绿叶的映衬下,硕大红艳的鲜桃缀满枝头,阵阵果香让人垂涎欲滴。
“哈尔滨的老客儿早就住在村里排队收购了。我这棚桃成熟得有点晚,今天刚刚开始第一茬采摘,收购价每斤二十一块五。”刘艳力边和笔者攀谈,边叮嘱着妻子要细心采摘,生怕弄坏一丛枝叶。难怪他这么小心翼翼,从现在开始采摘到收获完毕,他的这座温室桃预计产量能达到1200多公斤,保守收入也得5万元。加上其他两个温室和另外3个冷棚,总收入将超过20万元。“这小鲜桃简直成了‘金疙瘩’!”刘艳力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
而在不远处,村民李子海已经开始了第二茬采摘。“今年节气早,温室控温技术掌握得恰到好处,我家的桃子3月7日就开始陆续上市了,最高价每斤卖到二十六块五。”虽然李子海的温室仅占地0.6亩,但因为管理技术规范,第一茬鲜桃就卖了2万元。
“瞧,这个小玩意发挥了大作用!”顺着李子海手指的方向,笔者看到每隔一段距离,温室的水泥支柱上就安装着一个小巧的电子显示屏,上面显示着温度标识。李子海说,这是温室智能控温机,它可按照人的意愿自动将室内温度控制在最适宜植物生长的范围内,使鲜桃产量和质量大幅提高。
笔者注意到,除智能控温机的应用外,几乎每座棚室都安装了自动卷帘机、铺设了滴溉,这些先进设备的应用,极大地减少了桃农的劳动量。这样,桃农们便能抽出时间或尽量多地发展棚室,或更好地享受劳作之后的欢娱。“小鲜桃让村民们的生活大变样!”该村村支部书记兼主任胡文亮说,村里靠着发展设施桃走上了致富路,村民们几乎家家都买了面包车用来交桃、运桃,30%的家庭还购置小轿车作为代步工具,电脑、空调就更不在话下了。
据该镇主管农业的副镇长贾庆金介绍,新寨镇的设施桃产业自1998年由郝庄村起步,至2006年形成大规模发展趋势。顺时应势,镇里成立了由种植大户、技术带头人和经纪人组成的设施桃协会,对桃农从品种引进、技术培训、对外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帮扶,使新寨镇成为全县设施桃生产的绝对主力。目前,镇域东部形成了以郝庄村、芍坨村、保心庄、小港村、胡鄂常村等12个村为中心,占地2万余亩的设施鲜桃产业园,接近全镇耕地面积的50%。产业园内温室、冷棚、春棚等各类棚室栽植不同鲜桃品种,自3月上旬至6月初均番上市。其余一些不适宜发展棚室鲜桃的边角地块也都栽植祼地鲜桃,从而实现了春、夏、秋三季产桃,鲜桃产业年产值超过6亿元。
鲜桃产业的规模生产带动了专业合作组织和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几年来,全镇已注册相关鲜桃产品的合作社9家,其中小三果蔬、众远果蔬被列入唐山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同时,育苗、包装、运输等相关产业也随着鲜桃生产应运而生,吸引了县内外剩余劳动力加入,年用工量超过2万人次。此外,还有很多种植大户被聘请到外地做起了技术顾问,仅郝庄村每年就有百余人利用生产间隙到县内外指导设施桃种植,赚起了“外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