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吉林市两地相继出现幼儿园违法给幼儿喂食“病毒灵”事件,引起社会极大关注。截至目前,两地涉事幼儿园已被依法关停,嫌疑人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
类似的事情不是没有先例。2011年,北京通州新天地幼儿园的180个孩子在没有感冒的情况下,被园方统一安排吃了2天儿童感冒药“优卡丹”,其间,有孩子出现过敏症状。个案被舆论曝光后,给监管存在的诸多空白与盲区敲响了警钟。遗憾的是,这样的事件屡次被当成偶然,随着舆论的平息而烟消云散。
对于此类事件的发生,我们不得不产生一些疑问:一是为什么没病还要给孩子吃药?二是一个没有资质的保健医生,如何能轻易买到大批量的处方药(家长发现,幼儿园今年3月份的一张进货单上,明确写着进货量为1万片)?三是到底给孩子吃了多久的药?四是监管部门又是如何进行监管的,为何这么长时间却没被检查出来?这一系列的问题,都理应引发这个社会的深思。
处方药成了孩子分食的“糖豆”,对于所有的幼儿园、所有的教育和卫生主管部门都是一个教训。如何把幼儿园用药安全纳入监管,如何强化资质管理、划出行为边界、完善备案检查,还需要用切实的措施给破损的栅栏钉上几枚铁钉。
(吕林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