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烧纸“人造雾霾”谁埋单?
(记者田菲菲)每年清明前后都是烧纸的高峰期,近日,记者走访市内部分街道发现,一些市民在路口烧纸祭拜,产生的阵阵烟雾弥漫,纸灰随风飘散,不仅给行人带来不便,也污染了空气。
3月28日晚,记者在学院路与朝阳道交叉口看到,一些市民蹲在绿化带旁焚烧纸钱,浓烟、火星和黑色灰烬随风飘向绿化带,熏得部分绿化带变了颜色。
3月29日晚,在大里路和长虹道交叉口处,记者看到三四个人同时在烧纸,烟雾四处弥漫,路过此处的行人都加快步伐掩鼻而过。采访中,市民张先生对记者说:“雾霾天气刚刚有了好转,但大家又开始烧纸,真为接下来几天的空气质量担忧。”张先生认为,市民清明祭祀,在遵循传统、满足自己心理需求的同时,应当考虑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否则为焚烧纸钱所产生的“人造雾霾”埋单的是市民自己,是这座城市。
社会学专家、唐山学院文法系主任杨继昭先生表示,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在此期间,市民表达对先人的缅怀纪念之情是中华民族“祖先崇拜”文化的表现,而“烧纸”一直是祭奠祖先的方式,因此才会出现大批市民在街头为先人“烧纸钱”的现象。但鉴于环境污染问题,应该对这一行为加以引导,如可以考虑在社区组织集体祭祀活动,以民间表演、上香行礼等方式来慢慢引导传统改变,以加强环保意识,避免造成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