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主席台,也没有发言席,干部和群众围坐在一起,什么都可以谈:一问一答、一访一馈、双向互动。李克强开门见山对参加会议的党员、群众代表说:“我这次来是听取你们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你们有什么话尽管说、敞开说。”
敞开思想的大门,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批评,无疑会使我们的头脑更清醒,工作思路更开阔;善于从群众的批评中,发现领导工作中的问题,坦然正视问题,并切实找出解决的办法,这不仅是一种道德胸襟,也是一种政治文明。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敢当面“批评政府”,也很难听到有领导干部对基层群众说“请你批评指正”,他们往往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什么时候都正确,喜欢听“恭维话”“顺耳话”;一旦听到逆耳之言,就很不高兴。对于这样的领导,群众或许就干脆什么也不说了。
群众什么意见也没有,这本身就是问题。问题就在于领导干部对待群众意见和批评的胸怀。习总书记曾经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容得下尖锐批评”。群众的意见、建议和批评,反映了他们的利益诉求,也是领导干部改进工作、推进改革创新的突破口。
实践表明,只要各级领导干部切实以宽广的胸襟和谦逊的态度,深入群众听意见,诚恳接受批评,坚信群众发自肺腑的话就一定会多起来,我们领导工作的决策也就会更加科学、更加符合群众意愿。这样,才能凝聚起推进改革发展、实现强国梦的磅礴力量。
(剑雪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