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李克强总理跨越了省、市、县、镇四个层级,直接来到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桥头镇太平庄村委会的会议室。他的桌对面是十多位由于长年风吹日晒、脸色黑中透红的地道庄稼人。在一幅“民主管理、科学决策”红色大字下,此画面是如此的和谐与温暖。(新京报)
此情此景,似曾相识。近日,笔者观看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讲述了1961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100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时至今日,李克强总理与村民桌对桌听意见,召开了一次最高级别村务会议,这是我们新一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扬我党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优良传统的最佳体现。
总理说:“我们从群众中来,就要多听群众的意见。再不好听的话我们也要听。只有把群众的心思吃透,才能做出顺应民心、民意、民愿之举。”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打实的应战。总理还说:“政府工作要让百姓得实惠,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你们有什么话尽管说、敞开说”。开门见山,一言中的,用最最质朴的交流方式,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时代楷模。此时此刻,百姓眼中的“大人物”,一桌之隔,没有任何距离感,百姓能够畅所欲言,百姓心里乐开了花,看到了我党对普通群众的关切,更看到了未来百姓的好日子。
深入基层,不放“空话”,不走过场,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行动和真真切切的成果,是我党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最根本目的。我们的“大人物”和百姓平起平坐,倾听百姓心声,了解百姓意愿,为我党广大党员干部今后的工作带了好头,起了“范儿”,用实际行动走进到百姓的心坎上,没有豪华办公桌,没有鲜花水果,没有纸质报告,没有过多的拘谨和客套,有的是亲民小桌堂,有的是一堂生动的践行群众路线示范课,有的是百姓的笑脸,有的是百姓的欣慰和满意。和群众零距离,第一时间了解群众诉求,借民慧民智找准问题,有的放矢的解决,进而引领我们今后的工作,使百姓获得更多的实惠,总理的“小桌堂”,亲切质朴却意味深长,请为我们“大人物”的亲民、爱民“小桌堂”点赞!
(剑雪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