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间是死者火化入土前的必经之地,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医院和殡仪馆的太平间却发生异化,从宁静之地变质为“扒活人一层皮,发死人身上财”的圈钱宰人之地。“要看最后一眼,先交2万元押金”“不买贵的,就是不孝”,种种乱象背后,凸显政府的监管漏洞和基本公共服务缺位(据4月3日《新京报》)。
清明时节,太平间收费纷纷的消息让人欲断魂。太平间本是逝者停歇的重要一站,却成了卡宰活人的关口,花样频出、明目张胆地牟取黑心暴利,加重了逝者亲属的负担,让本已心情沉重的他们更添悲愤和苦恼。
太平间的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用孝心忽悠绑架逝者亲属、收费科目混乱随意模糊、收费标准太高。而要整饬太平间的宰人乱象,让太平间回归太平,需要下三招棋:
其一,民众树立理性的孝顺观和殡葬观。须知,生前孝顺才是最重要的,死后安葬只是一种礼节。大家应该摆正生前孝顺和死后安葬的关系,在老人生前多尽孝心,让老人生活得更快乐,更幸福,更有质量,不要在老人去世后贪图脸面和虚荣,进行攀比。有了这种心态,逝者家属在面对太平间工作人员的忽悠时,就能够多一份淡定,不容易入套,会少花很多冤枉钱。
其二,制定殡葬服务“收费清单”。殡葬服务事关每个人的利益,有很强的公益性,各地医院或殡仪馆的太平间大都资源相对较少,具有局域垄断地位,具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便利,因而殡葬服务不能完全市场化,政府应该对殡葬服务的科目和价格加以干预和管制。当前,各级政府正在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旨在促进权力的公开透明,监督制约权力,改进作风,保障民众权益。民政、物价等部门不妨也效仿此法,制定殡葬服务的“收费清单”,将殡葬服务收费事项、收费标准、幅度等公开,让逝者家属心中有数,可以据此满足知情权、自主选择权,明明白白消费。基于殡葬服务“收费清单”,物价、民政、工商等部门还应该畅通投诉渠道,加强监管,及时发现、纠正、查处超出殡葬服务“收费清单”收费的行为,维护殡葬服务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其三,尽快推广基本殡葬服务免费制度。一些地方已经付诸行动,政府应该承担更多责任,将这一做法在全国推广。(唐山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