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文明祭扫寄哀思

日前,路南区广场街道办事处组织烛光祭扫活动,来自境内的居民、外来务工人员共100余人点燃洁白的蜡烛为故去的亲人祈福。清明期间,广场街道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文明祭扫活动,以营造文明、有序、和谐、安全的祭扫氛围。李国华董钧摄
(记者赵立峰)清明到,祭扫高峰随之而来。记者近日走访发现,越来越多的市民采用文明环保祭扫方式表达哀思。
点燃烛光寄哀思
4月4日晚,在抗震纪念碑广场,路南广场街道办事处干部群众和辖区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点起蜡烛寄托哀思。星星点点的烛光燃起,跳动的火苗照亮了四周的黑暗,映照在人们的脸庞上,庄严而肃穆。外来务工人员张先生说:“清明期间我不能回家,往年我会在节前买点儿纸,找个街口烧烧,今年政府号召文明祭扫,我觉得这种方法比街头烧纸强,不会污染空气,希望有更多的市民能加入进来。”
网上祭扫渐流行
登录“唐山728纪念网”可以看到,网上祭扫的网友越来越多。打开“唐山728纪念网”即可找到“纪念728”“网上纪念”等栏目,此外,还有不少市民在网上为去世的亲人建起了纪念馆。逝者的生平简历、历史照片等都上传到纪念馆中,轻点鼠标,就可以完成献花、上香、点烛等一系列祭扫活动。网站开通以来,已建纪念馆近1500个,亲属发表祭奠文章(留言)数千篇,网友以网上献花、敬酒、点歌等方式祭奠达万余次。
烈士陵园祭者众
越来越多的市民在祭奠逝去亲人的同时,来到冀东烈士陵园祭奠革命英烈。据冀东烈士陵园工作人员介绍,从上周开始,烈士陵园便迎来了祭扫高峰,每日接待祭扫市民3000人左右,清明期间达到了5万人。该陵园对节期活动组织、烈士家属接待、服务保障、环境整治等作出周密安排,以确保市民祭扫活动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