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记者 闫漪 静宏伟
4月10日,唐山市曹妃甸区召开“曹妃甸: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支点”媒体说明会,针对曹妃甸如何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以及如何推动曹妃甸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问题,曹妃甸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上的思考和准备,同时为对接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找准定位。
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浅滩,腹地广阔有支撑,曹妃甸在建设深水大港,发展临港产业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经过10年的发展,目前曹妃甸的快速发展已经使它坐拥港口资源、燃气资源、电力、土地、税收、综合保税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七大优势。此外曹妃甸工业区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国家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实验区、河北省首个综合保税区等“金字招牌”,是重要的产业聚集载体,化工、钢铁、装备制造等产业龙头已投产或即将落地。目前,曹妃甸工业区内的液化天然气码头、首钢二期工程以及北控海水淡化等重大项目已经进入最后筹备阶段,曹妃甸自贸区申报工作已经由国务院批转至商务部。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提速,河北的曹妃甸、廊坊和保定等地区成为了对接首都产业转移和疏散首都部分功能的热地。据曹妃甸区副区长、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张贵宝介绍,为承接北京产业转移,曹妃甸已经做了大量的走访和调研工作,并委托相关机构科学梳理,根据曹妃甸的承载能力,对符合曹妃甸发展的项目进行规划。
据了解,在产业发展方面,唐山将侧重高新技术、现代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积极主动的承接北京市的产业转移。
据介绍,去年6月份曹妃甸就与北京中关村管委会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北京中关村管委会要在曹妃甸区建一个高科技的曹妃甸产业园区,框架协议签订以后,中关村管委会正在进行逐级的报批手续,近期有望挂牌,随着框架协议的签订,已经有4家中关村的企业到曹妃甸落地。
张贵宝表示,未来在对接京津的过程中准备探索互利共赢的机制,用开放包容的态度,承载北京、天津的项目转移。在对接产业转移中,特别强化对北京的服务作用在服务北京的过程中发展曹妃甸,为加速承接北京产业转移,曹妃甸正在加速推进300万吨大型海水淡化项目,同时液化天然气项目也在同步推进,曹妃甸将成为北京重要的储备水源地和能源基地,同时将通过规划“北京产业园”,为北京预留码头等方式,建设真正的“北京出海口”。
目前,曹妃甸利用港口、土地等方面的优势,已在承接产业转移、引进先进技术、才智交流等方面与京津展开全方位的对接合作,并争取更多大型央企和知名民营企业投资曹妃甸、争取更多符合曹妃甸发展定位的项目落户。
张贵宝说,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难得的历史机遇。对于曹妃甸来说,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在政策背景下更快更好地发展,需要进行更加认真和科学的研讨。未来一段时间,曹妃甸将广泛邀请专家、学者对曹妃甸的发展出谋划策,并在近期,做好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