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云南打工者杨九在东莞市厚街镇一出租屋内,挥刀砍向瘫痪的母亲,后用剃须刀片割腕自杀。所幸母子二人均无生命危险。东莞第二市区人民检察院对杨九做出不予起诉的决定(据4月9日《新京报》)。
“我没用,不想让妈遭罪”“出事后,好多人帮我,弄得我心里很乱”,因为“我犯了很重的罪,应该受到惩罚,但很多人却来帮我”——杨九的话,让人在谴责“弑母”愚行时倍感心酸。没有经历过极度贫困的人,很难真正理解那种挣扎于贫困线下、徘徊在底线生存状态而又永远看不到尽头的绝望;同理,没有照顾过瘫痪病人的人,很难深切体会到独自照顾一个瘫痪老人有多苦多难,遑论还要常年靠打零工来维持母子二人的生计。想尽全力照顾母亲,却没有能力给母亲更好的生活,挣的钱只够母子二人勉强糊口;自己不想活了,却又怕“我死了我妈也没人照顾”。在“孝子”和“弑母”的两个极端里不堪重负,刹那的崩溃差点酿成永难弥补的人伦惨剧。是什么让人性之善竟走投无路,无处安放?除了同情,除了心酸,我们这些袖手旁观的局外人,难道就不能做得更多些吗?
诚然,对弱势群体的民生保障,首先是政府之责;检察官眼中“非常礼貌、非常讲秩序”的“孝子”竟走上“弑母”之路,也是对民生的拷问。尽力增加就业,消除贫困,缩小贫富差距,提高普通劳动者的工资待遇,公权力能做的还有很多。可除此以外,我们是否真的尽了一己之力?用那个众所周知的故事照一照自己吧——海水退潮后,大量小鱼被搁浅在海滩上,徒劳挣扎,奄奄一息。一个小男孩一条一条地拾起鱼往海里扔。路人疑惑地问:“孩子,这水洼里面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小男孩一边拾起一条鱼奋力扔回大海,一边说:“这条鱼在乎!”他又将另一条鱼扔回大海,说:“这条鱼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
故事仅止于故事,实践中,我们是否经常以“世间苦难这么多,你救不过来的”为由,对他人的困厄漠然袖手;是否以“我的呐喊这么微弱,没人会听的”为由,对不合理现象缄口不语;是否以“我不是政治家,经世济民不是我的事”为由,不肯积极思考并寻找务实可行的解决之道,不肯为改变这个世界、让孝子不必弑母而作出力所能及的努力?
“孝子弑母”不该成为无解之题。我们都有责任为此做些什么。(林永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