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是一种防止官员依法腐败的措施,是反腐倡廉最根本的制度保障。今年两会后,多地官员财产申报进程提速,以广东省政府为例,今年开始,副科级以上官员被纳入房产登记的范围内。
普通百姓关注这一新闻,无疑是期待本轮官员房产登记在反腐倡廉大潮中能起到预期效果。尽管这一举措能在某种程度上起到敲山震虎的威慑力,然而,官员财产透明化依然遭到不少潜在的阻力,使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作用大打折扣。
“表格的设置存在不少漏洞。”“要求我们填写的是财产申报表,但是表格的一些设置让我们很难如实填写,所以很多人都选择少填。”申报表格中有一项要求申报房产信息,须填写名下房产套数、面积、具体位置等。然而,表格仅设置3到4行可填住房数量。近日,广东省某央企机构的副处级干部黄锡唐告诉记者。(凤凰网)
面对漏洞百出的房产申报制度,要想达到对官员财产的真实登记,可能性甚小,因此对官员的约束难免形同虚设,流于形式。在2012年被曝光的有“房叔”之称的蔡彬,仅申报其本人持有房改房一套、儿子持有自建房一套,而实际上全家却拥有20多套房产。
此外,现在实行的财产申报制度在设计时少了审查、公示和问责三个关键环节。没有这些环节,也就成了一种形式或摆设,无法有效防范腐败。
要想使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发挥其应有作用,需要应制定完善的申报制度,堵住设计的漏洞。以香港为例,香港行政会议官网可查询主要官员本人及配偶和子女持有的土地及物业等个人利益方面的资料。我们也应将财产申报范围扩大至官员本人及其子女、配偶的物业和其他形式财产。同时尽快完善如房产信息联网、浮动资产预估配套制度,只有全面、系统的制度设计才能确保登记的真实性。
要使得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发挥作用,需要将相关规定提升到法律层面,有一部官员财产申报法律,或在反腐败法中专设官员财产申报章节,做到财产申报的“有法可依”;同时要对官员的财产申报进行审计、核查,并对审查结果进行公示。对于谎报、瞒报行为进行严厉惩治,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我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刚刚开始实施不久,且涉及面很广,不可能一劳永逸、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需要及时查漏补缺,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成为反腐倡廉设置最根本的制度保障。
(温长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