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临近过度关心却致考生焦虑
考生家长,您中招了吗?
(钱琨) 距高考已不足2个月,不少考生开始出现失眠等焦虑症状。许多家长不知所措,希望借助各种方法帮助孩子,但他们的过度关心却成为考生的一大压力源。近日,记者采访了心理咨询师殷兆亮,请他为考生家长支招。
家长攀比引发逆反情绪
“别人家的孩子”似乎是许多人不可逾越的坎儿。高三学生小刘近日对记者吐槽,母亲总用成绩优秀学生的经历激励他,希望他把成绩再提高一个层次。这种唠叨让他很心烦,他想对妈妈说:“我就是我,请别总拿我跟别人比较。”
为高考大补特补
除了学习外,考生的饮食也让家长十分关注。高三女生小苏抱怨,近半年由于母亲每天都要为她补身体,她已经胖了10公斤。“每天都大鱼大肉,有时候还有鸽子和海参,此外还买了不少进口的保健品,不吃不行。钱花了不少,我要是考不好,怎么对得起妈妈的一片苦心?”面对妈妈的关心,小苏倍感压力巨大。
三句话不离高考
考生娜娜的家长特意在离学校较近的福乐园小区租了房子陪读,但娜娜并不希望突然搬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这还是其次,由于过于重视高考,父母下班就坐在一旁陪着她学习,吃饭的时候或询问复习情况,或“传达”最新的高考政策信息。“搬家是为了高考,说话也是高考,似乎连周围的空气都让高考禁锢住了,我感觉情绪要爆炸了。”娜娜内心焦虑不安。
家长需保持一颗平常心
记者采访中发现,很多高考学生的压力并非来自学习,而是源于家长的关心。家长使出浑身解数帮助孩子,但一些做法却让孩子并不领情,甚至有反感。对此,殷兆亮表示,不少家长的做法其实源自内心的不安,这种不良情绪最终会传导给临考的孩子,所以家长首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父母心情放松了,孩子的心情自然也会随之调整。
殷兆亮建议家长,不要过多谈论成绩及排名的话题,此刻只需让孩子静心学习。家长要鼓励孩子“在学习中竭尽全力,结果好坏没有关系”,让孩子宽心,以达到减压的目的。家长对孩子异乎寻常的关心照顾或严格要求,都会让孩子紧张,其效果往往背道而驰。家长应以平常心对待孩子,切勿过度,改善饮食也是如此,生活中的过度关心无形之中反倒成为压力,使孩子更担心自己考不好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