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信息网
唐山
您的位置:唐山信息网 > 唐山新闻资讯 > 唐山
凤城夜话——搜寻百年交大的唐山记忆
发布时间:2014/4/15 8:42:15 | 人感兴趣

搜寻百年交大的唐山记忆

  主持人语

  一座城市和一所大学是彼此荣耀和历史的见证者,相互映照,不可离弃。唐山与唐山交大正是如此,历经百年淘洗,情缘弥新。本期“凤城夜话”,我们邀请了与唐山交大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嘉宾,共同搜寻百年交大的唐山记忆。

  出场嘉宾

  钱晓群 西南交通大学唐山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刘冬彬西南交通大学唐山校友会副会长、唐山昆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文辉 河北联合大学副教授

  王丽军 市政协委员、茗羽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梁思颖 西南交通大学唐山研究院院长助理

  孙元辉 唐山陆凯科技有限公司退休职工、唐山交大教授孙竹生之子

  林 霞 唐山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退休职工、唐山交大教授罗忠忱外孙女

  主持人:

  本报记者王雪漫白硕

  时 间:4月10日

  场地支持:新天地茗羽香道会馆

  本版人物照片均由记者赵亮摄

  主持人:唐山交通大学是现西南交通大学的前身,素有“东方康奈尔”之称,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办学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也孕育了多所亲缘高校,其优秀学子曾创造上百项全国第一。唐山交通大学在唐山走过近70年的辉煌历程,一代代学子和唐山结下了不解之缘,请谈谈您的唐山缘、交大情。

  李文辉:我是上海人,1956年考入唐山交大。那时唐山交大的名望在全国首屈一指,学术气氛非常浓厚,当年的分数线比清华大学还高,我们都是慕名而来的。我来唐山报到时,发现整整一节火车厢的上海学生都是报考唐山交大的。唐山交大人才济济,许多老师都是某个专业泰斗级的人物,我们都以此为傲。我毕业后之所以没有选择回上海,也是因为唐山交大,我因为交大留在唐山,如今已是地道的唐山人。

  刘冬彬:我和交大结缘,最早是因为我爷爷。他在交大工作,耳濡目染,我从小便对唐山交大很向往。后来,我选择就读西南交大,尽管那时它已经搬到四川,可学校里的许多老师对唐山还很有感情,老师们对我们这些从唐山来的学生相当亲,课下经常打听唐山的事。我发现许多老师都操着一口被誉为“唐普”的普通话。

  梁思颖:确实,我对这点也深有感触。我1999年考上西南交通大学时,还不知道它和唐山的渊源。到学校报到那天,我发现学校的正门上赫然写着“唐山1896”几个字,这些极具唐山特色的符号一直是我心中的不解之谜。后来才知道,原来西南交大的前身是咱唐山交大,唐山交大是这所学校的发源地,顿时自豪感油然而生。在学校那几年,我发现这里留有太多的唐山印记,比如学校的校歌第一句就是:“翳唐山”,学校还有条路叫承唐路。而且,在学校的食堂你不仅可以吃到地道的北方菜,还能吃到成都根本没有的北方馒头,学校旁边一家饭店竟然叫老呔饺子馆。

  孙元辉:我父亲孙竹生从美国普渡大学研究生毕业后, 1950年从香港来唐山交大任教,直到2000年去世,他在唐山生活了半个世纪。我是1953年从唐山交大西新11舍出生的,交大是生养我的地方,交大院里的丁香花、大槐树在我心中都有着深刻的印记,这种感情是无法替代的。

  林霞:我外公罗忠忱在唐山交大任教40年(1912年至1952年),曾两度出任校长,是交大的第一位中国教授。尽管外公并非土生土长的唐山人,可自1912年来唐山交大任教之日起,他便与唐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的影响下,我们家族中有14人毕业于唐山交大。

  钱晓群:大家对交大的感情我感同身受。我也是在唐山交大出生的,后来随父母和交大一起迁到四川。此次我又回到唐山,感觉到无论是交大人对唐山,还是唐山人对交大的感情都是一样的,那是一种血脉相连的亲情。

  主持人:经过1976年唐山大地震和30多年的世事变迁,曾经拥有独特魅力的唐山交大校园原址仅余图书馆地基等遗迹。作为唐山最值得骄傲的文化遗产之一,人们对唐山交大旧址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呼声很高,请问大家对此怎么看?

  王丽军:唐山交大的遗址保护工作将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我们很多政协委员对此都很关注。一所名校对于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来说,是一种文化积淀的产物,是一张响亮的名片。交大遗址保护对提升唐山文化层次有深远的意义。

  李文辉:虽然唐山交大校园在地震中被夷为平地,可是我仍然常到老交大旧址转转,看看那里的几棵大槐树。时代变迁了,房子没了,但感情还在。近年来,一些年逾花甲的老交大毕业生得知我还在唐山,纷纷从上海、山东、河南打来电话,询问老交大的情况。我希望在进行遗址保护时,能尽量恢复老建筑的原貌,让那些散布在天南海北的交大毕业生在有生之年能再回到唐山,回到这个学习、生活多年的故地重温叙旧。

  刘冬彬:唐山面临城市转型,需要挖掘历史悠久的文化资源,唐山交大遗址保护意义将非常深远。我们要告诉世人,唐山也是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一座名城。

  孙元辉:2016年,是唐山交大成立120周年;2016年,唐山将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2016年,也是唐山大地震40周年。这一组与历史吻合的数字对唐山交大遗址保护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主持人:我们知道西南交大唐山研究院一直在为唐山交大的遗址保护奔走,请问目前唐山交大遗址保护的工作进展怎样了?

  钱晓群:对于唐山交大的遗址保护,唐山市委、市政府和西南交大校方都十分关注。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近日,唐山专门召开了“唐山交大旧址保护暨唐山研究院一体化建设”项目概念规划设计研讨会。会议达成共识,原址以唐山交大纪念公园形式予以保护;新址开展唐山研究院建设,在建筑风格、布局和人文景观等方面充分体现唐山交大元素并建设唐山交大历史纪念馆。在规划设计时要将历史、现在和未来紧密结合。在功能划分上,原址主要建设唐山交大纪念公园,主要以保护原有建筑残迹,构建人文景观,复建个别标志性建筑等方式纪念唐山交大历史;新址则侧重于以研究生分院、唐山交大国际教育学院为载体的人才培养功能,同时开展产学研合作。

  钱晓群:除了积极进行交大的遗址保护,我们还在3月份启动了“唐山交大虚拟复原工程”,根据震前老校园的照片等资料,结合人们对老交大的回忆,由北京一家数字技术团队通过数字技术,利用透视法将照片透视成方正的角度,同时按当年的建筑标准做比对,估算出建筑数据,制做成数字模型。利用可虚拟现实的VR技术等手段实现虚拟互动,老交大原貌可以在三维仿真场景中虚拟呈现,而且通过电子设备的操纵,人们可以随心所欲、身临其境地“参观”校园的每个角落。预计今年5月,唐山交大就可借助先进数字技术恢复“原貌”。

  王丽军:真是太好了。到时我一定去好好看看。作为唐山人,我真的为唐山曾经孕育了唐山交大这样的名校而自豪,我们也愿意为唐山交大的遗址保护出力。

  主持人结束语: 确实,唐山、交大显现了一座城市与一所大学的血脉相连。那些来自五湖四海的莘莘学子,之所以热忱地记着这座叫唐山的城市,是因为他们的生命早已与这座城市紧密相连。“唐山”二字,蘸满了交大人对缘起之地的深情,篆刻在交大的门楣,更印在人们的心间。

钱晓群
刘冬彬
李文辉
王丽军
梁思颖
孙元辉
林 霞
网站备案:冀ICP备18033322号-4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友情连接 | 留言反馈 | 人才招募 | 网站地图 | 唐山热门关键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26 www.china031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山信息网 隐私政策 服务协议 技术:唐山网站建设 冀公网安备13024002000481号
Published at 2025/11/24 16:58:21, Powered By WRMPS v6.5.0(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