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人民路小学六年级二班语文老师要求大家以“我的理想”为题作文,一位孩子描绘自己的理想是“当一名富豪”。无独有偶,就在前不久,在北京一所小学的学生留言本上也曾出现了“加油!努力!为了人民币!”等类似的“励志名言”。孩子们的理想不再“高大全”,而是变成了要当“富豪”……这引发了人们关于孩子心理能否健康成长的担忧。
有关人士指出,小学生的阅历不深,价值观和人生观还没有形成,很多人也没有形成稳定的、有个性的爱好。正因为如此,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职业、理想的萌芽还不够明晰,不太可能产生学校、老师和家长所期望的远大志向。
由此说来,我们大可不必谈谈虎色变、如临大敌,大可不必对孩子们在作文中表现出的“理想”感到担忧。
不要盲目责怪孩子。在一些成人看来,孩子的理想似乎应该“高端”一点、“正能量”一些,只有这样才显得“有出息”一些,因此在看到孩子们的理想如此“不着调”、却又如此现实地“接地气”之后,颇为吃惊和担忧,其实这完全可以理解的。但理解归理解,我们切记不要把孩子们的“富豪梦”看作洪水猛兽,因为在我们的社会中,“富豪”同样也是社会的建设者,只要他们勤劳致富、阳光致富,勇于肩负责任,也一样值得肯定和尊重,对于这样的“富豪”学学又何妨?“理想”一下又何妨?
笔者认为,面对孩子们的“富豪梦”,我们真正需要做的是给予他们各方面的引导,让他们能够通过正确的引导,明白是非曲直。家长或者老师应该心平气和地告诉他们,这种想法本身并没有错误,问题的关键在于理想实现的途径。必须让他们清楚是凭遵纪守法、诚实劳动发家致富,还是靠投机钻营、坑蒙拐骗敛财暴富等等,其中的正反理念无疑需要我们深入浅出、入心入脑地去释疑解惑。
我们甚至可以引导告诉孩子们,只要对社会有益,而且又符合自己的兴趣和性格,那么当好一名厨师并不比当一名科学家要低级。当然,在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过程中,家长和老师的言传身教和以身作则、潜移默化非常重要,因为孩子们的期盼往往是大人们一面生动的镜子。试想,一个毫无社会功德、见街头老人跌倒而望风而逃的家长,能够成功地培育出雷锋一样的下一代吗?所以说对孩子最具感染力的理想教育,莫过于身教和言教的引导。(张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