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来宾市兴宾区一名副镇长赴任首日意外死亡,疑为饮酒过度。4月14日晚间,官方通报该事件调查结果,7名参与饮酒的科级领导干部被免职。(摘自《中国新闻网》)
近几年发生过多起官员喝酒致死事件,这些事件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公款吃喝一直备受诟病,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严禁宴请,利用公费吃喝的现象有所好转。但在禁令之下,这些官员何以在工作时间饮酒致死?
官员醉死,禁令何在。对违反八项规定的官员一律查处,但为何还频繁出现官员醉死现象?恐怕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吃吃喝喝拉关系、拉选票,酒桌就是官员间联络感觉沟通工作的媒介。地方发展靠关系,而关系似乎只有在饭桌上、酒桌上才能拉近。
据调查,越到基层,这种靠吃喝拉关系的现象越多,形成这样的局面原因很多:基层干部多面对基层,许多人政绩观不正确,跑项目凭接待,要资金靠喝酒,“接待就是生产力”。“联络”上级靠吃喝,招商引资也离不开吃喝,喝一次是认识,两次成朋友,三次变亲戚,喝到第四次基本上时就办成了。酒瓶问题就是水平问题,官场酒局喝的不是酒,是局,许多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如何避免八项规定一阵风,刹住官员醉酒的歪风,需要做好如下几点:一、编制好制度的笼子。据统计,八项规定出台,收缩三公经费以来,官员回家的时间普遍增加了三十分钟。如果不从制度上约束行政权力,公款吃喝即便风头被遏制,也随时可能卷土重来,最终损害的是政府公信力。二、管好权力,财政监督。三公经费公开透明,利用多种途径晒“隐身衣”,揭露曝光那些改头换面的腐败手段。什么时候财政部门门可罗雀,资金分配都按制度来,公务接待浪费就不存在了。三、加强作风建设,严以用权。酒桌办事,不仅是干部作风问题,更是滋生腐败的土壤。对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公款吃喝的关于必须严厉惩处,以儆效尤。毕竟没有严厉的手段,辞严也会不严,义正也会失义。
总之,作风无小事,官德无小节。官员醉死既关乎作风,更有损官德。必须引起政府高度重视,采取措施从严整治,真正打造清廉、和谐的社会环境,造福于民。
(剑雪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