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贵州公安部门宣布:到4月30日,贵州省“贵O”专段号牌将全部停用;15日,武汉市公安局也启动“鄂O”号牌更换工作,沿用了18年的“鄂O”公安专段号牌,将被“鄂A”普通号牌取代。至此,全国逾20个省份已取消或宣布取消“O”牌车。(人民网4月18日)
“O”牌为什么成为众矢之的。因为受特权思想的影响,少数“O”牌车出现超速、违章停车、闯红灯、公车私用等不良现象,长期以来群众对此意见很大,在中央强力落实八项规定、坚定不移反“四风”风暴下,“O”牌改革势在必行。
不过记者发现,取消“O”牌,各地在实施上有所差异。有的将“O”牌换为普通号牌,不再单独设立专用号段;有的将“O”牌换为其他专段号牌;有的将“O”牌“降”为普通民用号牌。
不同地区的差异化做法,让群众费解、莫可名状、甚至是失望。“O”牌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特权,各地拖泥带水的做法,实际上是职能部门难以摆脱“特权思想”。半遮半掩给公车换马甲,是在考量领导的接受能力,是在考量群众的认知能力,让人感觉有点“掩耳盗铃”。在群众呼唤公平、公开、公正的今天,公车的足迹能隐瞒吗?这样做违背改革初衷。
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公车改革要改就要改到位,不能遮遮掩掩、半推半就,要将取消的“O”牌车纳入公车管理体系中,只保留执法车和公务公车,同时,将保留的公务用车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标识,让公车在阳光下运行,让特权消弭。
(流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