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安“蘑菇哥”:打造北方最大食用菌种植基地
(李瑛 亚会 丽英 文进) 在迁安市杨各庄镇小套村的迁安利益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内,采摘、建设场面格外火热。负责人李文华介绍,该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将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集产、储、加、销于一体的食用菌种植基地。
“碱老板”变身“蘑菇哥”
今年56岁的李文华是迁安市杨各庄镇武家庄村民。1991年,他在村里建起了一个泡花碱厂,利润颇为丰厚。到2010年,他已经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老板。
近年来,迁安市不断加快转型步伐,大力扶植现代农业发展,这让李文华心里打起了鼓。经过考察论证,他决定“转行”投农、搞食用菌种植。
2012年9月,李文华几次去唐山、天津、北京考察食用菌品种。最后,品质好、产量高的花菇进入了他的视野。他利用自身的资本优势,流转了附近小套村230亩土地,又联系了各方人才,建起了集种植、储藏、加工、运销于一体的利益食用菌种植专业生产合作社。
门外汉成行家里手
李文华从书店买来了蘑菇种植技术书籍、光盘,挤出时间潜心研究。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准备,2013年4月,他以每个4元的价格购进70万个菌棒开始种植蘑菇,从此他把行李搬到了蘑菇棚旁。
为尽快掌握蘑菇种植技术要领,从70万个菌棒进棚那天起,李文华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天气、气温、水分等细节记录得非常详尽。面对这70万个菌棒、好几百万元的投资,他可不敢有半点儿马虎。
然而,2013年夏天的恶劣天气让李文华的几十个大棚、多半菌棒毁于一旦。面对这毁灭性的打击,他不服输,总结教训后又重新投资200多万元建起了更加结实的焊接铁架大棚。为解决技术难题,他高薪聘请了一位工程师级技术人员做全程技术指导及管理。同时,对岗位工人进行了严格的培训,确保每个生产环节万无一失。园区也建立了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实行工厂化管理。
“只要肯努力、肯吃苦,就没有干不成的事儿,今年我们又购进了60万个菌棒,自己尝试着培育了近30万个菌棒,现在长势都不错。”经过半年多的学习观察,李文华俨然成了蘑菇种植行家。如今,他看着一个又一个大棚支架平地拔起,一筐又一筐蘑菇被搬上了货车,满脸自豪。
从个人种植到带动群众致富
种植场步入正轨后,李文华又开始琢磨着带动周边人致富的问题。今年,他启动了“公司+农户”的模式,吸引周边村民加入合作社。目前,他的合作社已流转土地230多亩,建设160多个大棚,安置了近百名小套村及周边村民就业,投资额已达1000多万元。
今年,李文华又完善建设了菌棒培育棚、蘑菇种植棚、蘑菇储藏间,开挖引水沟渠、修筑道路,并准备在棚间种植樱桃、在道旁渠边种植树木。“通过棚间种植樱桃、道旁渠边种植树木把发酵用过的菌棒再利用,把菌棒变成肥料,这样就促进了树的生长,樱桃、树苗还可以外销,也降低了种植蘑菇的成本,我们也要走上发展循环经济的道路。”看着一天天长大的蘑菇,李文华脸上乐开了花。
“现在我们种植的蘑菇极受欢迎,已销往北京、天津、秦皇岛等地,等大棚全部达产后,我们还准备打入韩国、日本等地市场,到时候我们就能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集产、储、加、销于一体的食用菌种植基地。”谈起发展前景,李文华信心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