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联客机MH370搜寻未果,原定海上阅兵取消”这一新闻或许没有足够的气势压倒其他新闻,但却在很大程度上再次反映了我国目前的对内与对外政策。当人民利益与国际影响力,人民权利与国家意识相触时,新政府更加注重将两者综合平衡,倾向于向人民权利的倾斜。
进退有节,纪念为国事让步。众所周知,自马航MH370失联以来,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倾入了很多物力、人力、财力来搜寻失联飞机。当搜寻未果,不仅是失联人员的家属,全国超十三亿的人民也仍处于紧张与不安中,一个月过去了,人民绝望了,但是当没有定论时,人民还是心存一丝希望,希望用尽一切力量来寻找很渺茫的奇迹。
中国海军成立65年之际,原本预计举办西太平洋海军论坛年会,但近日由于其取消的原因受到了很多舆论的怀疑。“海军论坛年会”的举办是提高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举措,青岛作为中国海军的门户,这是从北洋舰队开始以来的传统,但是因甲午战争之后,其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这次“年会”的巨变,是向世界展示海军实力的有利时机,更是提高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举措,但是,在人民利益受到影响的面前,这次“年会”被让路了。
这次“让路”是妥协还是争取,不得而知,对于这一决定来自的很多方面的评论。4月15日,海军发言人梁阳宣布声明:“由于目前马航客机失联原因不明,多方长时间搜寻未果···,中方决定在中国海军成立日之际不举行多国海上阅兵活动。”这一声明一出,便遭到了一些军事专家和国内和国外媒体的关注。
北京的海军专家李杰说:“海军的许多大型和最先进的舰船还在参加搜寻工作”;澳门军事观察家黄东说,美国的推出也可能是中国取消阅兵活动的原因之一;此外,另有报道称这次阅兵活动受到了很多争议,其中争议之一则是日本海上自卫队没有收到邀请等等。不难看出,很多理由都可以成为原因,但是却只能充当其中一面。
中国取消“海军论坛年会”也许是因为国际竞争压力,又或许是因为国际紧张局势,但是归根结底,都将这一退表现出人民权利的维护。当失联客机搜寻未果时,我国贸然将参与搜寻的舰船召回来参与阅兵,实为欠妥之举。这“一退”又何尝不是“一进”呢?
进退有节,是中国政府维护国人利益,处理国际关系,提高国际影响力的稳妥措施。65年的纪念日,原本可以让中国海军在世界面前一展雄姿,从而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但是在复杂国事面前,类似的纪念活动往往可以为国事让路,在展示面前退步,在搜寻面前前进,也许更能显示中国政府的为民之意。
(谷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