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德喜(左二)为参观嘉宾讲解作品

崔德喜作品

书画爱好者参观崔德喜作品
(孙鹏) 4月30日下午,由唐山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文广新局、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唐山市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唐山画院、唐山政协画院、大唐画院等多家单位协办的“墨千心迹——崔德喜国画作品展”在唐山美术馆开展。
现场展出了崔德喜不同时期创作的国画、书法、瓷绘作品100余幅。展览当天吸引了唐山市很多书画爱好者参观,
据了解,本次画展将历时一周。
附:崔德喜简介
崔先生幼时即对绘画产生极为浓厚的兴趣,中学时师从王竹庵系统学习绘画专业知识,上中专时拜冀东著名书画名家宣道平为师学习中国画,之后拜同为冀东书画名家的果树邨学习山水画;不久,又进入天津美院见习教学,跟随李鹤筹、刘君礼、孙其峰、张其翼等名家学习绘画。此后,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崔先生都不曾间断对绘画艺术的研习与探索,期间从事过美术教育工作、当过兵,干过陶瓷公司美工、搞过陶瓷艺术设计,出过国,而后又回到艺术教学领域……但无论从事什么职业、身在什么岗位,崔先生都以自己对艺术的那份少有的感知与执着,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创作出大量有价值的绘画作品。1986年,崔先生在约旦外援期间曾为约旦国王画肖像,所创作的《杰拉石通景罗纹罐》等作品被约旦国王夫人等收藏。1990年,崔先生创作的《春风得意》被唐山市政府作为礼物赠送与日本酒田市政府;1997年,崔先生的国画作品《水仙头》被选入《世界当代著名画家真迹博览大典》;1998年,崔先生的国画作品《玉兰》、《板栗小鸟》分别被选入《全国“中原杯”书画名家作品选》;2000年,崔先生国画作品《栝蒌》入选《百年经典中国美术家全集》……
作为一名出色的画家,崔先生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创作,其艺术创作的的路子宽,广泛涉猎中国画、油画、版画、壁画、设计等诸多领域。其中花鸟画是崔先生最主要的绘画题材,他画的花鸟画既有工笔又有写意,且主要靠线条造型,中锋用笔,刚劲有力,画作常给人以清雅俊秀、耳目一新之感,处处体现出一种别样与精致来。
在崔先生的笔下,无论是荷花、梅花、玉兰花,还是大葱、白菜、萝卜,抑或玉米地、向日葵、栗子树,还是那清新世界里或唧唧喳喳欢唱不停或腾空而飞或于水边嬉戏的小鸟,那一幅幅自崔先生笔端倾泻出来的笔情墨韵无时无刻不令人陶醉。
崔先生的书法以隶书和行书见长。为了写好字,古稀之年的崔先生依然坚持临摹古人字帖,且多年不辍。
崔先生的诗很用情,极真切,少有晦涩之词,朴素之中蕴涵着哲理,蕴涵着人生的感悟,蕴涵着对生活的向往。在崔先生的国画作品中,大多都题有他创作的诗,那些诗句是崔先生对这个缤纷世界的认知,与他的画作相融相衬,其中滋味,颇耐人寻味。在一幅玉兰画作上,崔先生题有“谁先翘首傲东风,玉树琼花映碧空,造化多情呈丽景,长留靓影赖丹青。”短短四句,把春日玉兰盛开后的美景与画家寄情作画的心境尽展观者面前;在一幅梅花小品上,崔先生题有“何处阵阵送幽香,醒目梅花出短墙。残雪庭园锁不住,春风缕缕渡潇湘。”也仅仅几句,既描绘了早春梅花的娇贵与多姿,又赞美了梅花那种不畏严寒的可贵精神,画面与诗句相和相融,流露出了画家太多感慨,更表达了画家的某种愿望以及画家自身倔强不屈、乐观向上的性格。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创作诗书画”,古稀之龄的崔先生把一切可用的时间全用在了闷头创作诗、书、画上,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执着的品格才铸就了他今天在艺术上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