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活起来——路南区高效课堂探究
专稿(本报记者赵珺通讯员李冰付国静)在不少家长和学生印象中,开班会,往往都是班主任在台上正襟危坐,但开滦十中不同,实施高效课堂的七年级11个班全部由学生主持;
新华西道小学五年级一名曾经不守纪律、爱接下音儿、人缘儿不好的“问题”男孩儿,成了班里各小组抢着要的“宠儿”,他的发言总是充满奇思妙想,能为小组争得荣誉;
南湖中学七年级一节语文展示课上,一名学生在讲台上进行点评:“生字‘漂’组成的词组可以是:漂(piāo)浮和漂(piǎo)白,其他同学还有没有补充?”坐在学生们中间的语文老师刘晓新举起手说:“我有补充,这个字还可以组成漂(piào)亮。”
……
这一幕幕,都是高效课堂精髓的生动体现。
从运筹帷幄到全面推进
去年秋季新学期开始,路南区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效率高起来,让质量提起来”为目标,在辖区内7所中学、29所小学全面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具有“自主、合作、高效、充满活力”特征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把传授式课堂教学转变为在教师主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获取新知的新教学模式,追求常态课堂的优质高效。
学生不是试验品,他们输不起,也不能输。为积极稳妥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路南区教育局早在2012年已着手组织学习和探索。该局教研室进行了一系列新课标培训,指导教师全面理解、准确把握修订后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变化,并组织全区2300多名教师全员参加考试。各校开展了广泛的专题讲座和研讨,让教师对高效课堂的认识不断加深,同时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教师进行多媒体课堂技术培训,举行多媒体课堂大赛,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保障高效课堂的实施效果。同时,积极支持学校外出取经,去年一年近500名学校主管领导、骨干教师先后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
区教育局还出台了相关《意见》,要求各学校制定“中层以上干部教学包干”制度,从听课、备课、巡课等方面细化分工,从教学过程督查、参与活动记录、课堂攻关课题、质量检测效果等方面落实责任,确保活动到人、到位。在高效课堂课题攻关上,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名师的引领作用,组织新老教师、骨干教师结对交流。通过精心组织,扎实推进,高效课堂在路南区中小学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
厚积薄发后的百花齐放
厚积薄发,百花齐放。路南区各校纷纷探索实施了适合本校实际的高效课堂模式,形成了学科有特点、学校有特色的教学新局面。
南湖中学推行了“1+1课堂”教学新结构,各学科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学情进行整合,通过一节预习课加一节展示课,给予学生充分的预习、探究、复习、巩固、提示的时间,让学生在“实践、探究、合作、表达、表现”中产生认识,形成能力。
近几年来,开滦十中中考屡创佳绩,校长张冬梅欣慰之余不无痛心地说:“这成绩里饱含了孩子们的汗水和泪水。”改革后的高效课堂以导学案为统领,从课前做导学案到课上发言、讲评,每个知识点至少学习4遍,学生在课堂上呈现出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状态。开十的高效课堂不单是课堂模式的变化,从读书活动到阳光体育,从小组自主管理到加强德育教育,全方位的课改带来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路南区第二实验小学高效课堂的模式为“学会学习”,分为预习反馈、因学而导、质疑探究、建构拓展四个环节,课前的准备和课后的延伸令课堂充满了活力。
新华西道小学提出了以“幸福”为核心的高效课堂模式,以语数英学科为重点,其他学科为辐射,校本社团为特色,通过对学案、课堂、社团的深入研究,让师生共同体会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女织寨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该校根据农村学生的性格特点,要求课上无训斥、无责怪、无时间浪费,强化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师都去哪儿了
路南区各学校的高效课堂建设各有千秋,但无一例外的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讨论、学生讲解、学生点评……那么,教师都去哪儿了?
其实,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师们在高效课堂教学中付出了更多的辛苦。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需要通过精心的课前准备设定。教师在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紧紧围绕课题精心设计教学目标,把课备精、备实、备好,把活动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每一个教学细节都研究透。除备课外,教师还需要备“学生”,思考如何用更精炼的语言、更准确的语气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让学生成为课堂大多数时间的主人,让他们有更多、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交流与探讨。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在课上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高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同时,教师根据课堂进度及时反馈,有效调控,不断提供示范、建议和指导,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见解,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学习中自然而然地被推到主体地位。其中每一个环节,都比传统课堂中的直接讲授更加耗费心力。
路南区在探索高效课堂建设中,课堂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教师画龙点睛式的点拨和提升作用愈加凸显,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后的学习能力日益提高,多元评价使学生享受被认可、尊重的感觉……
这只是一个开始。全区教职员工知道,高效课堂的建设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探索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