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信息网
唐山
您的位置:唐山信息网 > 唐山新闻资讯 > 唐山
回购古籍,不如先守住寂寞
发布时间:2014/5/6 8:57:53 | 人感兴趣

  5月3日,北京大学图书馆启动馆藏“大仓文库”善本展,展出两万余册从日本回购的中方典籍。去年,北大方面筹资1亿多元,从日本回购了2万余册的“大仓藏书”。中央文史馆馆长袁行霈对此评价称,这是100多年来,中国首次大批量回购留存海外的中国典籍(据5月4日《新京报》)。

  这批典籍可谓珍贵,比如,“大仓文库中,含有满汉文‘翰林院印’的古籍就有25种,其中一些还是已近失传而重现的孤本。”所以从古籍的价值看,回购古籍所花的这1亿多元是值得的。但是,如此大规模的回购,与前几年那些流失海外的文物被拍卖再回归国内有什么区别呢?其实差不了多少。我们为何如此耐不住性子,非得着急去买呢?依我看,与其巨资回购古籍,不如先耐得住寂寞,从长计议。

  所谓耐得住寂寞,在我看来就是先扎扎实实地做学问,搞研究,不要为了拿回来就不考虑后果、不讲究原则。要耐得住寂寞,考虑一下流失海外的古籍是应该买还是不应该买;要耐得住寂寞,考虑一下流失海外的古籍买得起还是买不起;要耐得住寂寞,考虑一下我们应该怎么做。

  平心而论,这次回购的“大仓藏书”中国古籍究竟是怎样流失海外的,我们应该认真琢磨。如果是通过合法贸易、正常收藏、友好馈赠这些正当途径出去的,那花钱买回来无可厚非;可如果是因为别的原因流出,就另当别论了。据北大图书馆介绍,“大仓藏书”是这样形成的:“1917年左右,在日本访问的中国藏书家董康因急需资金,将部分典籍出售给大仓文化财团创始人大仓喜八郎。大仓文化财团以该批典籍为核心,不断搜储,形成‘大仓藏书’。”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有大量的古籍流落在海外,仅英国大英图书馆就藏有6万多种中国古籍,其中有存世最早的中国雕版印刷品《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永乐大典》残本45卷,敦煌写本1万余件。如此大规模的海外古籍,如果凭金钱购买,按照“大仓藏书”的价码,那得花多少个亿呢?对于那些因为非正当因素流失海外的古籍,我们第一要务还应该是追讨。早在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就曾经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有关部门要依法规范古籍市场流通和经营行为,加强古籍销售、拍卖行为的审核备案工作,严厉打击盗窃、走私古籍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国际合作,坚决依据有关国际公约和法律法规追索非法流失境外的古籍。”时至今日,我们还应该坚持这个宗旨,是我们的,就必须要回来,而不是买回来。而在互联网数字大潮下,我们还可以通过数字化合作共享的方式,完善我们的学术空缺。花巨资回购,始终不是第一选择,还是缓行为好,与其回购古籍,不如先守住寂寞。(姜伯静)

网站备案:冀ICP备18033322号-4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友情连接 | 留言反馈 | 人才招募 | 网站地图 | 唐山热门关键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26 www.china031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山信息网 隐私政策 服务协议 技术:唐山网站建设 冀公网安备13024002000481号
Published at 2025/11/25 6:33:28, Powered By WRMPS v6.5.0(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