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符号遍校园
专稿(通讯员角佩璇)2012年9月1日,我在父母的陪护下,千里迢迢来到四川蓉城,来到历经十年寒窗苦读之后考就的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入学的第一天晚上,整个宿舍楼满是教唱校歌的声音,每个新生宿舍都有一两位学姐,一字一句地教我们:“翳唐山,灵秀钟,我学院,声誉隆”。看着她们认认真真的样子,开始我觉得怪怪的,心里有些好笑:文诌诌的,八股文一样。
这是十七年来第一次远离父母独自生活,也是我初到大学经历的第一个夜晚。窗外潇潇秋雨无止无歇,我躺在妈妈下午新给我铺好的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睡,不知道此时的爸妈在犀浦校园外的宾馆内是不是也睡不着觉。我拿起手机,用短信和爸爸问了一个问题:
——翳是何意?
——眼疾。是不是初来成都水土不服得眼病了?
——非也。翳唐山,灵秀钟。这是校歌歌词。
——吓我一跳。引申为隐藏的意思。不是早和你说过,这所大学不是从咱们唐山搬过来的吗?多翻翻校史吧。
我恍然。
第二天,我们新生进行入学教育,我发现校徽上依旧有篆文“唐山1896”的字样,和挺拔的松树、测量仪相映成趣,浑然一体。我想。在这所属于自己的校园里,唐山的符号真是无处不在啊。由此,离家的生疏、寂寞无形中淡了许多。
很快,爸妈回家了,把我一人留在了成都,留在了犀浦,留在了这座宽敞气派的大学校园。开学典礼上,一曲校歌拉开了我大学生活的序幕。开幕式上我和大家一起唱着“翳唐山,灵秀钟……”的校歌,虽不是很熟,但歌曲的旋律、歌词的内容感染了我,我想到了八千里之外的故乡唐山,想起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鼻子陡然一酸,禁不住一下子流下了眼泪,是想家了,还是感受到了这所学校的魅力?我,一时说不清楚。
渐渐地,我真实地感到,校园里的唐山符号太多了:我所在的犀浦校区南门,是一座设计独特、颇具欧式风格的穹形门,门楣的正面是伟人毛泽东题写的校名,门楣的后面写有“唐山路矿学堂”字样,这是2004年4月15日,唐山市委、市政府为学校110年校庆捐建的。一座校门,两个校名,这应该是全国千余所高校中所绝无仅有的。看得出,我们唐山人对这所学校的情谊是多么的厚重深长啊。
一个周日,我们几个新入学的老乡在一位学姐的引领之下,乘坐校车去九里校区观光。那时的九里校区,还是一个三角形的大门口,门口的右手依旧是一代伟人题写的校名,特别显眼的是,就在校名下边,有“唐山1896”的字样,这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人们,唐山,就是这所学校的源头。我当时又一次激动起来!绕过校门,我们行进在以茅以升院长的字号“唐臣”命名的水泥路上,很快来到茅院长的铜像前,老院长智慧、慈爱的眼神无声注视着我们这些来自唐山的后学们。经过学姐一番绘声绘色的讲解,此时的我,真想没大没小地说一声:唐臣,你好!你的第二故乡唐山来人看你来了!
颇具意味的是,在九里、犀浦两个校区,都各自有一段承唐路,当然是承接唐山的意思。我想,学校虽然搬离了唐山,但西南交通大学依旧和凤凰城唐山枝叶相交,不可分离,的的确确是一家啊。
在九里校区,还有一泓碧水,这里绿枝拂堤,景色宜人。学姐告诉我们,这就是著名的镜湖,以学校著名人士伍镜湖先生的名字特意命名的,镜湖岸边是一座五层楼的宾馆,当然叫镜湖宾馆了,在交大人的心目中,是名副其实的校友厅。这里几乎每年每月,都要迎来不同届别、不同地方的校友,这里是他们怀旧寻根、畅叙友情的地方。走进宾馆的回廊,会看到一幅幅学校不同历史时期的特色老照片,大多拍摄于唐院时期。宾馆内四个著名的宴会厅山海关厅、唐山厅、平越厅、成都厅则将学校曲折漫长的迁移地址巧妙地串接起来。在唐山厅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唐山交大校门的油画,欧式建筑恢宏凝重,隽永端庄。我又一次想起了家乡,想起了唐山……
渐渐地,我对这所学校开始敬重起来,敬重她厚重的历史,开始敬重她的品格,就像一部悄然展现在我面前的大书,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页一页翻转开来:詹天佑、茅以升、竺可桢、杨杏佛、黄万里等一个个闻名海内外的名字渐渐为我和同学们所熟知、敬仰、感动。啊,我的家乡唐山曾经出过这么多的名人啊!而我每天和众多同学们在这么多先贤铜像的身旁走过,穿行在承唐路上,在学校厚重博大的怀抱里汲取知识,内心的自豪时时油然而生。
顺便说一句,今年5月底,一个崭新的地标将出现在西南交大的校园版图上。从我们犀浦校园温婉穿行而过的那条沱江的支流,将被交大赋予崭新的名字:罗河。同九里校区的镜湖一样,罗河,这位曾经的唐山交大著名教授,曾经的唐山市副市长,将随着微波荡漾的碧水走进更多交大学子的视野。
这就是我们校园的唐山符号,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在我看来,这是记忆,是传承,是期待,更是叮嘱……
(作者系西南交大2012级交通运输与物流管理学院唐山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