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美国影星约翰尼·德普的新片《超验骇客》在中美同步上映。这部投资超过1亿美元的影片在全球仅取得了5443万美元票房,北美票房仅2133万美元,而在中国内地,《超验骇客》收获1.26亿元票房。有人说,这是继《云图》《劫案迷云》《金蝉脱壳》等片之后,中国再一次成为好莱坞烂片的第一票仓(据5月7日《深圳商报》)。
所谓好莱坞烂片第一票仓,这其实是文雅的说法。如果说得通俗些,那就是“人傻”“钱多”。若是在几十年前,也就是港台二流、三流歌星也能在内陆捞一大笔金子的时候,这还有情可原,毕竟那时我们见得还少。可今天再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就应该有些脸红。所以,该甩掉好莱坞烂片第一票仓这个恶名了。可是,怎么甩呢?
归根结底,国人对好莱坞趋之若鹜的原因还是“狼多肉少”。因为见得还是不够多,缺乏对比性,所以“捡到篮子里就是菜”,对于凡是贴着好莱坞标签的电影就照单全收了。因为进入院线的外来影片数量有限,即便是我们的平均观影水平有所提高,但还是难以免俗。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增加进口电影配额,主要是增加好莱坞之外的电影进口量。目前,国内只有中影、华夏两家具有进口片发行资质的公司,每年进口电影配额还维持在34部。但进口电影以好莱坞电影为主,这就造成了国内观众对好莱坞电影、影星过于痴迷,口味单一的现状。如果多引入好莱坞之外的电影,让观众多一些新鲜的选择,能够欣赏与好莱坞风格不同的影片,观众的观影口味会得到健康的培养,烂片的市场也就不大了。
打铁还须自身硬,除去政策性的刺激引导,我们的国内电影人还得多加努力。国内电影人的努力包括两方面,一是国内影片摄制水平必须不断提高,二是国内电影节水平必须提高质量。好莱坞烂片在国内大有市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国内的电影可能比好莱坞烂片更烂。以《超验骇客》为例,这部电影虽然瑕疵颇多,但某些方面的精妙还是我们难以比拟的。所以,提高国内电影自身制作水平是当务之急。否则,国内电影必然会陷入外国大片的汪洋大海之中,会翻不过身的。而国内电影节的策划者们,应该多引入不同国家高质量的电影,拓展观众的视野,提高观众的品味,不要只是守着家里那几个明星和那几部片子。另外,多邀请一些国外知名电影人过来做客,让国内观众见识一下,“星星”多了,盲目追星的或许会少很多。
好莱坞不是神话,好莱坞的电影不一定是精品。而我们,则需要擦亮眼睛,把钱包捂得紧一些,甩掉好莱坞烂片第一票仓的恶名吧!(姜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