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劣质插座给电瓶车充电,山东一村庄十余家房屋被烧毁;长时间使用万能插座,辽宁一新装修的新房被烧得面目全非……我国近年来累计发生的火灾事故中,由于电源插座、开关及断路器短路等原因引发的火灾,位居各类火灾之首。对此,全国有37个省市的消协(消委会、消保委)在5月6日联合发布消费警示:非国标插座不安全,睁大双眼防风险(据5月7日《华西都市报》)。
万用孔插座和两芯插座,隐患无穷,危害如虎。然而,大多数消费者并不知道国家已明令禁止生产万用孔插座,不知道两芯插座严重违反国家标准,容易引发触电、火灾等事故。消费者的这种不知情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违规插座的市场生存空间,也增加了违规插座的危险系数。显然,各地消协等组织向消费者发布消费警示是必要的,消费警示有助于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有助于增强消费者的识别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让消费者逐步形成对违规插座的市场反制力,从而挤压违规插座的市场生存空间。
但是,对于违规插座不能止于消费警示。监管部门必须承担起法定职责,净化插座市场秩序,“拔下”违规插座,给消费者一个安全放心的消费空间,不能把抵制违规插座的责任扔给消费者。其实,用监管之手“拔下”违规插座并非难事。根据职责分工,企业生产环节由质监部门负责监管,市场流通环节由工商部门负责监管,而自2010年6月1日起,替代1997年版旧国标的新国标《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GB2099.3-2008)》正式实施,新国标明确规定禁止生产万能孔插座和两芯插座。据此,质监部门从插座新国标实施之日起就应该卡住非国标插座的生产,从源头堵住非国标插座。各地质监部门对于辖区内的插座生产企业信息应该是了如指掌的,如果质监部门宣传、巡查、追责到位,就能够有效遏制违规插座的生产。在一些地方,市场经营主体还相对集中,且非国标插座与国标插座的区别特别明显,如果工商部门在日常监管中有清理违规插座的敏感性和履职意识,保持对违规插座的常态压力,那么,在市场流通环节也能够卡住违规插座。
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当前,很多生产企业和销售者面对监管抬出“违规插座系新国标实施前生产”这一理由,非常荒唐——插座新国标已实施近4年,原来的存货还没有消化完?这是非常低级的谎言,根本不符合常理,监管部门不用动脑筋就能够将其识破,并可结合插座及包装材质新旧、生产日期等信息进一步戳穿谎言。(唐山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