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护士感受“天使”背后的艰辛
专稿(记者刘庄子)在许多人眼里,护士工作无非是打针、送药、测体温、量血压,是一个机械重复而又缺乏光环的职业。在“5·12”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记者来到市工人医院,走近白衣天使,零距离感受护理工作的艰辛。
7时20分,工人医院肿瘤外科的护士们就已到岗,开始一天的工作。 “只要换上护士服,戴上护士帽,就要抛开劳累和烦恼,带着饱满的热情去工作。”护士长李玉红说。
经过简短的交接班等准备工作,8时许,护士们开始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起来。记者跟随李玉红走进了病房,阳光透过窗户洒入病房,温暖而明亮。李玉红已在工人医院工作了23年,深切地感受到肿瘤外科与其他科室的不同。肿瘤外科的护士们面对的大多是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肿瘤外科的护士长,除了日常护理,李玉红还通过一些小举动,让患者感到温暖,缓解精神压力。因为病痛,患者经常乱发脾气,她们总会默默承受,给予患者及家属更多的理解。
“大爷,您今天的精神状态很好啊!换季的时候要多注意营养,增强抵抗力……”查房时,李玉红看到病床上一名老年患者的指甲长了,就一边为其修剪,一边与其聊天。“多巡视一趟病房,多量一次血压,也许就会发现患者病情的微小变化,这样能协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李玉红认为,护士做的虽然都是细小、琐碎的事,但承载了许多生命的重托。“勤快,是一名合格护士的重要标准。”
9时许,得知一名刚住进病房的患者需要造口护理,李玉红急忙赶去,不顾造口处发出的恶臭,俯下身子进行操作,小心呵护着患者的尊严。据介绍,造口是医生为了保住直肠或膀胱病变患者的性命,通过手术切除病变的部位,在患者腹部开的一个口。2009年,李玉红取得了国际认证的“造口治疗师”资格,成为了唐山市造口护理第一人。
李玉红介绍,前段时间,她曾对一名由于造口引起并发症的患者进行护理。由于粪水的刺激,造口周围皮肤腐蚀严重,患者日夜疼痛难眠,陪护的亲属更是疲惫不堪。李玉红自己为患者清洗腹部的粪便、肠液,敷上药物,又以新方法解决了粪便收集难题。几天后,病情好转的患者激动地说:“虽然成功做了手术,但造口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护理,我真不想再活下去了。”
几个小时的体验中,记者跟随着李玉红一直奔走在护士站和病房之间,明显感到腰酸腿疼。工作间隙,李玉红还主动与患者及家属交流,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连水都顾不上喝。就这样,李玉红和同事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在忙碌中度过每一天,用天使般的心温暖着每一位患者。李玉红说,她和其他护士一样,坚信一句话、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可能带给患者重获健康的希望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