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9日在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强调,作风建设是立破并举、扶正祛邪的过程,立什么,破什么,需要好好把握;形成正气弘扬的大气候,让那些看起来无影无踪的潜规则在党内以及社会上失去土壤、失去通道、失去市场(据5月9日人民网)。
当前,“潜规则”之所以愈演愈烈,除了受传统封建官场陋习的影响外,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一些法规制度不完善,给“潜规则”滋生提供了土壤。比如有些地方增加干部职工收入,“上面给政策,财政不给钱”。钱从哪里来?下属部门只好各显神通,凭借手中掌握的权力设置相应的“土政策”。二是一些好的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给“潜规则”“潜行”留下了通道。比如禁止“带病”提拔干部、医生不允许收患者“红包”等,禁止的文件发了不少,却禁而不止。执法不严、违法难究,损害了规章制度的权威性。三是对权力监督的缺失,给“潜规则”泛滥创造了空间。如新闻舆论监督,本应是潜规则的“克星”,但在现有体制下,新闻舆论监督的功能发挥难免受各方掣肘,作用发挥非常有限。
因此,笔者觉得,要让那些看起来无影无踪的潜规则在党内以及社会上失去土壤、失去通道、失去市场,我们还得从根子上去治。
要尽量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潜规则”是权力变异的表现,是以权谋私的产物。因此,我们应该像习总书记要求得那样,尽量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共同打造“潜规则”的“终结笼”——不敢“潜”的惩戒机制、不能“潜”的防范机制、不易“潜”的保障机制,从而确保“潜规则”寿终正寝。
要让“潜规则”见光死。俗话说,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是最佳的消毒液。所以,破除潜规则,要坚持和完善各项公开办事制度,如党务公开、政务公开、企务公开、校务公开、医务公开等,尽量公开各种办事程序,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新闻媒体监督、社会监督。只有这样,才能预防“潜规则”变成“显规则”,才能使老鼠一样的“潜规则”永远淡出人们的生活和记忆。
要贯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党政领导干部搞“潜规则”的问题,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潜规则”问题。无论什么人,不管职务多高,只要敢搞“潜规则”,就应依法严惩。
只有通过用铁的法律制度、铁的党性纪律、铁的手腕监督管理干部和打击腐败分子,才能让“潜规则”无处藏身,才能还党和人民一个风清气正的生存空间。(郭俊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