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信息网
唐山
您的位置:唐山信息网 > 唐山新闻资讯 > 唐山
听西南交大档案馆馆长张雪永谈校史
发布时间:2014/5/14 7:22:43 | 人感兴趣

百年交大的光荣与梦想—听西南交大档案馆馆长张雪永谈校史

  专稿(本报赴西南交大采访组)百年交大的历史,不仅记录了变迁更迭,也彰显了薪火传承。日前,在西南交大犀浦校区档案馆,记者采访了现任馆长张雪永,听他娓娓讲述西南交通大学的校史与发展。

  “交大历史穿越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总的来说与唐山密不可分。”张馆长说,校史资料是几代人经历战乱、迁徙,克服种种困难,最终辗转保存下来的,十分珍贵,学校建立了高级的档案室专门保存这些珍贵资料。随着对交大历史研究的逐渐深入,对交大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以他个人的看法和见解,他觉得交大的发展史可以分为四部分。1896-1905年,自助者人助之:交大精神的原点;1930年代:灌输文化尚交通,交大精神的形成;1940-1970年代:动荡与困境中的坚守;二十一世纪:变化的世界,不变的交大梦。

  西南交通大学创办于1896年。当时,随着铁路事业的发展,国家迫切需要铁路建设人才。1896年10月29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王文韶上奏朝廷请设山海关铁路学堂。当年,津榆铁路总局创办了中国第一所铁路学堂——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并于11月开始招生。

  后来,1900年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被迫停办。1905年5月,在唐山复建铁路学堂。经历了两年建设的过程,1907年初,校舍终于落成。当时用于学校建设还是花了不少钱的。据资料统计,校园占地100亩,建筑计有体操房1所,书房3所,学生卧房2所,计40间;温浴房1间,风扇房暖气房1间,饭房3间,厨房1间,计7间;洋教习平房2所,计14间;监督文案平房7间,汉教习抄写房8间,听差房21间,计36间;沐浴房1所,厕所2间,小花园1所。总计大小房110余间,造价7万银元。加仪器、家具、电灯、暖气机,总价10.3万银元。春节后,119名学生齐集唐山,分甲、乙两班于1907年3月4日正式开学授课。

  “虽然当时校园是不错的,但是唐山大约是1928年设市的。在1905年的当时,这里仍显得有些荒僻,据资料记载,师生走出校园,即是旷野。在这个环境中,学生们远离都市的尘嚣,默默苦读。”张馆长说,而且当时学校对学生管理得非常严格,学生日常作息:早晨7:00 起床出操,然后开始上课,12:00集体午餐;下午2:00 继续上课,晚上8:00上晚自习,10:30集体就寝,每天都是有规律的。而且学生座位固定,不得调换;上课、自习期间,宿舍关闭。

  交大精神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在平静的生活中,师生们和这个国家一起,正经历一场巨大的社会转型。他们身处传统和现代的路口。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感知一个落后贫弱国家追赶先进的脚步,在他们身上,担负着自强不息、改变国家命运的重任。”

  随后经过十年的发展,交大逐渐步入辉煌时期。“1916年,教育部组织全国71所高校课业评比。学校以94分位居第一名,并因此得到教育总长范源濂亲书匾额:竢实扬华。这表明在当时,学校办学已达全国一流水准。”张馆长说,不过更令当时师生欣喜的是,经过严格的考核,康奈尔大学又做出决定:今后凡是唐山工业专门学校的毕业生一律免试进入康奈尔大学研究生院。这就意味着,交大以当时的名声和势力已经跨出国门,办学水准可与国际名校比肩。

  “确实,当时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个个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说到这里,张馆长如数家珍地列出了1929级乙班33名同学中走出的4名院士:张维,力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恢先,结构工程、地震工程,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同骅,航空工程,美国土木工程院、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严恺,水利、海洋工程,中国科学院院士。

  当时交大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教育家吴稚晖先生对学校的评价:科学的工程,在欧洲崛起,只是百年内外。然而彼人仗着区区的科学工程,已将三千年的近古文明,大大地改变了一个面目。弄得世界墨守古文明的民族,好似成了未开化的状态。我国屡遭挫败,才想起来模仿。但是守旧的天性,把持太厉害。开了许多学校,十有八九是教授“洋八股”。真正能注重科学工程的学校,寥寥可数。惟有唐山大学,才可算得纯粹的一个科学化的工校,较南洋北洋两大学,尤为专精。

  蜚声海内外后,学校也逐渐意识到,该为几十年的办学历程做一个小结了:1930年确立校训,1934年创作校歌,1935年制作校徽。张馆长认为,比这些精神图腾更重要的是全校上下对“唐院精神”的认同:尚实、严谨、求真,这三个词汇看上去虽然朴实无华,但却真实地反映出了交大人的本色。没有什么明文的规定,但它植根于每位师生的心底。

  但遗憾的是,作为中国近代建校最早的三大学府之一,在1940—1970年间,交大却走过了最为动荡、曲折的路。抗战中的交大四次搬迁:1937年12月迁到湘潭,1938年5月又迁湘乡杨家滩,1938年11月再次迁贵州平越,1944年11月最终又迁往重庆璧山,每一次迁移对学校都造成了或多或少的损失。建国初期教育制度的改革,学校的矿冶、水利等强势学科被分到其他高校,同时又带走学校五分之一的骨干教职工。后来,唐山发生了大地震学校损失巨大,在峨眉恶劣的环境下又有一部分老师不适应潮湿的生活离开了交大,这些都使得学校的元气大伤。

  学校在如此沉重的打击下屹立不倒,根本在于百年底蕴和交大精神。正是学校精神的洗礼和传统的积淀,把老师、学生、校友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使母校获得了坚守的勇气和前行的力量,让交大人百折不挠。忘不了,在抗战岁月,茅以升、侯家源、杜镇远、汪菊潜、裴益祥等大批校友寻找校舍、提供仪器,甚至亲上讲台,支持母校弦歌不辍;忘不了,未能随大部队南迁的罗忠忱、徐家增等教授,徒步行程数千里,矢志追随母校,共渡难关;忘不了,在峨眉,师生自己动手兴建校园,与母校共克时艰。“越是在艰苦的时刻,反而让交大人产生了更大凝聚力,让交大精神有个更深层次的诠释。”

  如今,西南交通大学依然重视对其历史底蕴的传承。张馆长也阐释了将唐山时期的校门再现于交大新校区的意义:“唐山时期是我们学校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那段历史是非常辉煌的,而唐山的校园已经因为地震变成了一片废墟,如今的新校园则要彰显交大悠久的历史,这是最好的物证。”

  进入二十一世纪,百年交大承载着她曾经的光荣,又谱写着新的辉煌。从数十名学生到今天的数万学子,在学科上由自然技术科学拓展至人文社会科学,由理工延伸到医农,文理交融,中西汇通,已成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办学格局。但有些东西是不会随时间而改变的,这就是交大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精神;这就是交大精勤、敦笃、果毅、忠恕的训条;这就是校友同心、水乳交融的情怀;这就是“文轨车书至大同”“相期同造最高峰”的交大梦想。

网站备案:冀ICP备18033322号-4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友情连接 | 留言反馈 | 人才招募 | 网站地图 | 唐山热门关键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26 www.china031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山信息网 隐私政策 服务协议 技术:唐山网站建设 冀公网安备13024002000481号
Published at 2025/11/25 15:41:58, Powered By WRMPS v6.5.0(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