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为民的好支书
——追记滦南县姚王庄镇胡许庄村党支部书记白福林
专稿(张洪鹏 姜伯静 韩志红)5月2日,一个极其平常的日子。
然而,对于滦南县姚王庄镇胡许庄村500多口村民来说,却是一个痛心的日子。这一天,他们的好书记白福林带着对全体村民的不舍,带着对全村美好生活的祝福,带着对家人的留恋,走完了他69岁的辉煌人生。
为感谢并记住他的一生付出,村里为他举行了追悼会,全体村民来了,外村村民来了,与他共事的邻村书记来了,在胡许庄修过路的施工工人来了,他们眼含热泪,呼喊着白书记的名字,陪他走好最后一程。
对于白福林的去世,75岁卧病在床的胡宋林伤心地说:“宁可我替他死,也不愿他死。”邻村书记才学信惋惜地说:“白书记不管是工作经验,还是为人处世,都是我们的榜样。”镇党委书记张永胜评价他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一心为民的好支书”。
无私奉献,认真负责,始终装着村里的事儿,弥留之际念念不忘的还是路修好了没有,工程款结清了没有
无私奉献,认真负责是白福林一贯的行事准则。今年69岁的白福林从1976年担任村支部书记开始,就始终把全部的心思放在了公事儿上,从不稀里糊涂。
上世纪80年代实行“旱改稻”,每到水稻插秧前泡地用水紧张,白福林都是亲自带着行李卷儿到上游看闸放水,一看就是十几天,直到全部浇上水才放心。
2006年春天村里开始硬化街道,白福林每天在施工现场,指挥清理路基,有时干脆站到推土机上指挥,整个春天下来,脸晒得和黑炭儿似的,嘴上也被风吹得起了干皮儿。
最近几年,村里的工程一直没断,盖村民活动中心,建卫生室,改善饮水条件,哪一样工程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和身影。
没白天没黑夜的操劳让白福林的身体每况日下。2007年白福林患上膀胱癌,手术后,还没有来得及好好休息就又出现在村子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2010年3月,他正带领广大党员群众铺设村南一条田间路时,心脏病突然发作,晕倒在推土机前。在唐山工人医院接受心脏支架手术后,他仅仅住院半个月就提前回到了他日夜牵挂的村里。2012年,病魔再一次侵蚀白福林,心脏病复发,不得不做了开胸搭桥手术。
2013年8月,胡许庄村被确定为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村,而此时白福林的身体也越来越虚弱。一直到11月底,工作快接近尾声时,他再也支撑不住,住进了医院,经检查为肺癌晚期。从此,村里的工作依旧继续,他的叮咛和嘱托也一刻没有离开过村委班子的耳畔,但村里的施工场地上,再也无法看到他走走停停的身影。
就是在生命的晚期,白福林想到的还是村里的路修完了没有,款结清了没有等等,并叮嘱家人,活着没看到路修好,死后也要让骨灰在村里转一下,看一眼。
几年来,胡许庄村硬化18条水泥路3000延长米,栽植绿化苗木30000余棵,安装了39盏路灯,新建高标准两室5间,修建了800平方米村民文体广场,添置了健身器材和篮球框、乒乓球台等设施,农家书屋添置了2万册图书,修建沼气池120个。
一心为民,心系群众,百姓的利益最大,心思始终围着群众转,一切为群众着想
带领群众致富,摆脱落后面貌,一直是白福林的梦想。
胡许庄村共有165户,566口人。1998年以前。村民大多种植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种植结构单一,村民收入很少。为带领群众致富,白书记可没少费心思。那还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缺水,村里计划着“稻改旱”,号召大家种蔬菜大棚。大棚在当时是个稀罕玩意儿,没有几个人敢吃这个“螃蟹”。1992年,白福林找到了刚退伍回乡不久的胡志长,希望这个敢闯敢干的年轻人能带个好头儿。并且,村里为他提供无息贷款,免除7分大棚用地三年的承包费。在老支书的支持下,胡志长说干就干。第一年,大棚里的黄瓜丰收,几个月就收入6000余元;第二年,还清了贷款……几年后,原来一到雨季就外边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的三间土坯房变成了宽敞的“北京平”。如今,胡志长已经成了拥有10个大棚的蔬菜种植大户,去年还花十余万元购置了一辆小轿车。在这一老一少的带动下,胡许庄全村都基本上种上了大棚,生活质量也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蔬菜规模上来了,老支书又想到提品质。他先后十余次带领村民到山东寿光、北京等地参观考察,引进生菜、苦苣、菜笋、尖椒、西红柿等近十余个名、优、特品种,并聘请市、县技术人员常年来村指导。如今,全村拥有高标准温室大棚420个,中冷棚510个,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900亩,蔬菜产业收益占总收入的90%以上,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504元。
在白书记眼里,群众利益最大,啥事儿可不能让群众吃亏。2005年,修高速路占了村里14.9亩地,占地补偿是按普通农田标准。可是老支书说:“这都是种大棚的地啊,收益怎么能和普通耕地一样呢!”为了村里的利益,老支书跑上跑下,终于为村里争取到了合理的补偿。
困难群众、常年有病的老人也是他经常牵挂的对象。村民胡友林小腿有残疾,经济上没啥收入,生活需要照顾,每次生病都是白福林带他去卫生院看病,逢年过节还给他送去米、面、肉等。他还经常抽空看望一些常年卧床的老人,同他们拉家常,陪他们说说话,帮他们解心宽。慢慢的,大家都有了这样一个习惯,有事就找白书记。白福林成了村里人的主心骨和贴心人。
一生清廉,勤俭节约,群众的钱要为群众办事,一分都不能多花,更不能瞎花
凡是同白福林打过交道的,都知道他办事小气,是有名的“抠书记”。然而,他却乐此不疲。
“村里2013年铺花砖,因为天冷了,临近村里的工厂不再生产,老书记就带着我们到滦县、乐亭等邻近县看砖儿,比价格,看质量,找又好又便宜的砖儿。老爷子那时都病了,出去买砖后回家就再也没出来过。都是为了省钱啊!”说起去年的事情,村主任胡立敏唏嘘不已。
“我们那时候都不愿意给村里使车,那老爷子忒抠门儿,最低价了还要往下讲。现在想想都后悔啊,老爷子那是给村里省钱呢。”村里的一位出租车司机,念叨起以往的事情,有些后悔。
“我们给村里干‘小工’,村里管饭的时候,谁敢随便点菜啊,总是尖椒豆片儿、大盘饹飵这两个菜,还不如我们私下里喝酒的菜好。现在想想,那都是为了给大家伙儿省钱啊。”几位经常给村里干活儿的村民说。
这么多年他经手的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100多万元,可从来没有差过一分钱。村里有严格的财务制度,作为村支书,他不是一个人说了算,每项开支都及时召开班子会议商量,甚至召开党员、村民联席会议商量,接受村民的监督。村里的财务一个月向村民公布一次,村民只要有疑问,可以随便查、随便问。
即使在他去世后,本族的老哥哥们说,他苦了几十年,人都没了,应该给他请几个喇叭,吹一吹,热闹热闹吧。可是,孩子们说,老人早就立下遗嘱,镇里正推行移风易俗,丧事要从简,他要带个头儿,响应号召,不符合政策的花样儿都不要搞,越省越好,钱不能瞎花。
白福林连续几年荣获县、市优秀共产党员、“一好双强”党支部书记等荣誉称号,2011年被评为河北省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还当选为滦南县第四届爱岗敬业道德模范。胡许庄村连续3年被评为县级党建示范村,2007年被命名为市级文明生态村精品村,2009年被命名为市级文明村和县科学发展示范村。白福林就是这样一位认认真真做事,干干净净做人的好支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