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项实事提升全市残疾人幸福指数
(记者孙愫 通讯员李中喜)今年全国助残日活动的主题是“关心帮助残疾人·实现美好中国梦”。紧紧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解决残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今年我市将在提升残疾人幸福指数方面着力做好八项实事。
开展“献爱心,一元捐”助残捐助活动。在全市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民主党派、企事业单位、驻唐部队、武警部队和中央、省驻唐单位开展“献爱心,一元捐”,所有的在职干部职工(含人事代理人员但不包含特困干部职工)每人每月自愿捐助一元钱。募捐所得资金由市募捐工作办公室在深度调研的基础上,每年确定实施一至两个助残项目,帮助残疾人解决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的困难。
开展“校园爱心行”助残捐助活动。在全市各大中专院校开展以“鸿鹄抒壮志,爱心留唐山”为主题的“校园爱心行”助残捐助活动。捐赠的衣服及生活用品将捐赠给确有需求的贫困残疾人个人;捐赠的书籍、文体用品,将捐赠给残疾人比较集中的特教学校、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及社区(村)阅览室。
开展“善立方”助残捐助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关爱残疾人,从2014年至2016年利用三年时间在全市开展“善立方”助残捐助活动。所募善款用于开展助行、助听、助教、助视、助健、扶贫六个项目。
残疾人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为改善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解决残疾人出行难的问题,结合我市实际,今年将出台《唐山市残疾人免费乘坐公交车管理办法》,减少残疾人生活负担,逐步增强残疾人参与社会的能力。
康复九项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我市决定自2014年起将运动疗法、日常生活能力评定、作业疗法、语言训练、吞咽功能障碍训练、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脑瘫肢体综合训练、截瘫肢体综合训练九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范围。
建立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和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补贴制度。为保证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自今年起对贫困重度残疾人及0-6岁贫困残疾儿童实施抢救性康复补贴,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提升残疾人的幸福指数。
创办唐山劳动技师学院“阳光分校”。为了使广大残疾青年拥有一技之长,唐山劳动技师学院和唐山市残疾人联合会利用各自优势资源,开展合作办学,创办唐山劳动技师学院“阳光分校”,预开设中医按摩、传统手工艺品制作、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中式烹饪、中西面点等五个专业。毕业生学历达到中等专业技术水平,职业技能等级为中级工。农村户口残疾学生入学免收学费。
加快市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为促进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尽快实现脱贫致富,扶持他们从事适合自己的经营活动,满足残疾人脱贫致富的心愿,以“就业与扶贫相结合,基地与残疾人、残疾人家庭相连接”为原则,拟投资6000万元用于唐山市扶贫基地的建设,并将于2015年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