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复旦投毒案被告人林森浩一审被判死刑。一审判决之后,复旦177名学生签署请求信,请求法院不要判林森浩同学死刑立即执行。受害者黄洋的父亲表示不接受请求信的内容。(5月8日《京华时报》)
如果不出意外,黄洋现在已经是复旦大学耳鼻喉科专业的一名博士生了,也将会是未来中国耳鼻喉科专业的一颗耀眼之星,然而,天妒英才,年仅28岁的他却被室友投毒害死。
时隔将近一年的时间,凶手林森浩一审被判处死刑。一封由复旦大学一名教授和学生起草、最终177名学生联合签名的《关于不要判林森浩同学“死刑”请求信》被寄往了上海市高院,随之的还有另外一份《声明书》。建议给复旦投毒案凶犯林森浩一条生路,让他洗心革面,一同照顾黄洋的父母。不论是被害者黄洋的身亡还是施害者林森浩的死刑,都不是我们所愿意看到的,但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们不能因为个人的主观意见而试图去改变法律的规定。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在这里,莘莘学子学有所成,用自己的所学来回报学校,回报社会。然而,在这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却接连发生朱令案、马加爵案、药家鑫案、林森浩案等,这仅仅是个例吗?有人说,中国大学的学生这么多,发生一两件从概率上来看很小。然而,中国的大学是给学生传输知识的,而不是让学生被害或是伤害他人的温床。国家在教育问题上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排在了第一位。培养人才,有知识更要有德性;大学教育,重学术更要重人格。让学生懂得去爱,去尊重,去包容,才能避免悲剧重演。有外在知识无内在约束,教育应反思。
这些个案的主因,往往都是施害者的一时冲动或是长期的心理扭曲所致,而非大学的教育和管理。个案的发生也为我们的大学教育敲响了警钟,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尤为重要,同样,笔者也期望在未来的时间里,校园不会再有血腥惨案发生,校园依旧是我们充满理想、学习知识、充实头脑的净土。
(海洋天堂)